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危机探究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危机探究

ID:5311309

大小:244.5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7

上传者:U-3868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危机探究_第1页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危机探究_第2页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危机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危机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南方论刊·2010年第3期政工园地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危机探究刘冬梅(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大学生政治认同直接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但网络文化具有的中性文化特征以及网络的扩散、放大功能严重消解了大学生政治认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虚假、善变、现实、疏离的政治认同状态。【关键词】大学生;政治认同;网络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中虚假政治认同和功利性认同的现象题,如贫富差距加大、贪污腐败现象和中坚力量,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生产逐渐出现并趋于常态,表现为在大学突出等现象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严和传播的重要群体之一,在这个关键生中出现了在公开或公共生活领域与重影响,部分群体的生计问题,如上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同私人或实际社会行为的政治表达相背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削弱了状况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传离,真实思想与语言所表达的政治观这一群体对党和政府的信心,使他们承和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点相悖的现象。这种现象近年来有越产生了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和受挫感。展。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更多表现演越烈之势,甚至变成了某种“潜规形成政治认同的重要依据之一的政府为价值认同,受到如个人经历和家庭则”。网络所具有的去个性化特征绩效也因此受到质疑,降低了大学生教育、学校教育和同辈群体的影响、使虚假政治认同表现得尤为突出,大的政治信任,造成政冶冷漠。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历史业绩和执政业绩的评学生在匿名的网络中表现出的政治态通过网络、家庭及社会获得的直接信价、个人利益得失等因素影响。其度更为真实也更为偏激,但在争取入息包含了相当多的负面成分,但学校中,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在大学生政党等环节或在与政治相关的课堂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的正面信息往往治认同的建构与解构中扮演了越来越中,真实的政治态度被刻意掩盖,大难以平衡学生接受的直接而且负面的重要的角色,网络是大学生了解政学生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对主流意识形信息,致使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发治、学习政治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成态的顺应与拥护。是否获得实际利益生动摇和怀疑,对社会和个人缺乏信为他们表达意见、参与政治生活和社和避免麻烦成为部分大学生选择何种心,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政治会生活,形成政治认同的重要平台。政治表达的重要标准,虚假政治认同情感淡漠。成为他们的一种普遍选择。虚假政治对社会主导思想和现实政治制度1.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在社会平稳发展时期更多表现为的了解是建立政治认同的前提,但由认同危机的表现政治的冷漠和疏离,一旦社会发生重于中、小学阶段长期的应试教育,大1.1虚假政治认同和功利性认同大事件,这种冷漠和疏离将成为直接学生缺少深入社会的机会,缺少政治趋于常态危及社会稳定与执政党的执政基础。知识的普及的环节,造成大学生缺乏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1.2大学生中呈现出政治信仰丧政治认知,对国家制度不了解、对执已进入了各类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贫失和政治信任下降的倾向政党历史不了解,政治认知局限于现富差距的扩大、经济全球化、不同社在传统意识形态解构、经济体实的政治事件和政策操作层面,缺乏会阶层利益与思想的多员化等因素导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重组的大环境理论的高度与深度。同时大学生直接致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下,主流意识形态的重新整合并形成参与政治的机会少,通过网络中所实战,但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仍主导社会共识的过程正在进行中,这一过现的政治参与中无序参与非理性参与着社会,是否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仍程是曲折而漫长的,也会受到各种因现象突出。然是鉴别和甄选人才的重要标准。于素的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或多或少1.3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呈现出松是在各种现实利益的驱动下,大学生存在信仰真空时期。而现实的社会1司散的、快速变化的特征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从建构到解表达和诉求,也具有专家、学者等掌络提供了定制信息、实时互动的可构到再建构的过程短暂,呈现出松散握理论工具、具有理论深度的群体的能,但任何信息的出现都经过发布人的、快速变化的特征,这既是大学生阐述,同样也是政府收集民意、解释的思考和选择,反映发布者的价值观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也政策的平台。通过网络,以往严肃、念和行为准则,信息后面既代表国家是由大学生形成和表达政治认同的渠刻板的政治人物变得生动和人性化,和政府的声音也可能反映某些阶层的道所决定,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渠与普通人的距离一下被拉近;通过网利益。通过带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道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同辈群络,以往冗长、乏味的纲领、政策变描述现实、分析问题来建构一个新世体的影响、社会环境影响等,其中网得具体而实在。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界,一个带有倾向性的世界,“人们络成为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因政治事件,丰富政治认知,认识政治可以从所读到、看到和听到的内容,素之一。网络深刻地影响并塑造了青人物、了解政府决策与运作过程,培发展出对物质现实和社会现实的主观年一代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大学养参与政治的兴趣,学习和参与政治及共认的意义构想”,网络所构筑的生中出现了因网络而形成的群体。作博弈,从而建立政治情感,形成政治世界实质上成为了受众面临并不得不为一种特殊的群体,网络群体成员基认同。接受现实的世界。于共同观点、情感等对群体产生归属网络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面在现代社会,网络作为公众舆感,从而建立起“我们同属一个集所传达的内容与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政论表达平台,也成为了大学生参与政体”的“我们感”和归属感,它存在治教育大多数时候是一致和互为补治的途径。网络在引导政治舆论、灌群体形成的核心特质——群体认同。充、相互促进的,但也有相互矛盾输政治思想、树立政治形象、监督政它是临时和流动的,但它的确将一个的时候,当两者发生矛盾时,网络治环境、激发政治参与、对意识形群体团结起来,使个体对群体产生价以它更生动、更直接的特性轻而易态进行控制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值认同。大学生透过网络等大众媒体举地占据了上风,成为了消解大学大。网络通过带有倾向地选取信息、掌握最新事件动态,通过网络博客、生政治认同的强大而负面的力量,大量信息的饱和输送等方式达到塑论坛等发表个人见解、表达政治情这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造政府官员形象和政府形象、宣传感,以网络为媒介集结为群体,进行效性,促成大学生政治认同不可不和讨论公共政策、整合社会意识等志愿服务、集会等政治活动,表达政考虑的重要因素。目的。但是,正如上文所述,大学治情感,形成政治认同。但正因为网2.2网络是现代政治形象的重要生所认识社会,其实是经过网络选络群体的临时性和流动性,依据其所塑造者取、加工和构建出来的,这一群体建立起来的政治认同也是短暂的。而“网络与其他大众传媒一起,构的政治认同也是建立在他们所认识网络群体通常因某一具体事件而形成了一种权利资源,是可以有力地影的社会的基础上的。因此,网络信成,当这一事件结束,网络群体随之响、操纵并变革社会的手段;是塑造息及网络所呈现出的世界是否具有解体,群体成员所形成的认同也将消社会生活意象形态的主要方式;是获正确的思想倾向,是否与主流意识失或改变。取声望与地位,并对现实生活拥有的保持一致,对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形重要影响力的关键途径;它提供经验成起着重要作用。2.网络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性、评价性的标准来帮助建构规范性2.3网络传媒的中性文化特征成的因素分析的公共意义体系,并对偏离此体系的为消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因素2.1网络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行为进行揭示、修正等。”②同时,网络是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的重要途径正如美国学者伯纳德·科恩所说,新分,具有大众文化的普遍特征。而大网络是大学生与国家政治生活闻媒体在使人们怎么想这点上较难奏众文化主要是一种中性的文化消费,的重要桥梁,它使政治与大学生的距效,但在使受众想什么上十分有效。市场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导向,“逐利离缩短,正日益成为大学生参与政正因为大众传媒可以使受众想什么,性”是其重要特征,为了获得更多的治、学习政治知识的重要渠道,成为所以同样可以左右受众怎样想。作为关注尤其是庞大的青年群体的关注,现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源源迎合这一群体具有的反叛性的年龄和网络上既包含了大量普通民众的利益不断地将信息呈现在受众前,虽然网心理特征,同时也为了具有娱乐性、 文化消费的舒适性,网络不可避免地为政治认同重要依据之一的政府绩效主流价值的有意疏远遥相呼应,造成选择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定距离,将受到严重质疑。大学生作为一个青了大学生政治认知的混乱和迷惑,加甚至有时会以“反主流”或远离主流年群体,他们的政治观点正在形成,深了大学生政治认同危机。意识形态的面目出现。于是,网络中政治立场仍在摇摆,同时他们具有年网络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与政治认同相关的信息中有某些不良轻人叛逆、偏激的个性特征,面对众转移的,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发展,上的倾向频现,如:信仰多元化倾向明多的社会负面现象和已被异化的权威网变的更加方便和快捷,网络工具也显,对西方的各种思想理论或思潮不形象,很容易迷失政治方向,这一群越来越丰富,网络在大学生政治认同加选择,盲目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体的政治认同将被严重消解。形成方面所起的作用应得到更多的关成为青年追求的目标;主流信仰被模2.5网络信息中各种非马克思主注。加强对网络进行引导和管理,在糊化、边缘化,甚至被贴上保守、集义思潮尤其是西方思潮的影子无处不不丧失其社会适应性和生动性的前提权的标签;过于注重个体意识,强调在下,使用I司接与潜移默化的方式使网个人实现,导致个体主义、实用主义西方民主的扩张通过网络对大络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盛行;尤其当网络日益成为经济资本学生群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伴随着将是有效使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和利益集团试图利用的工具,盲目追经济全球化,西方民主模式成为强势社会化的合理选择。将严肃的政治求市场效应,导致网络上的内容出现的政治体系,西方国家借助自身在网制度、政治知识以更加生动、更加人政治空白、庸俗化的倾向。在网络长络舆论世界中占据了主导者的优势,性地在网络中呈现,提高马克思主义期的潜移默化的重塑和改造下,这些大力推销其价值体系和起着“民主示与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力,倾向严重削弱了大学生积极的人生信范”的作用。西方国家利用自身的技是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有效方式之仰,消解了青年群体的政冶认同。术优势,垄断信息资源,推行文化的——02.4网络所具有的扩散、放大的殖民主义,以强势的观点和声音在网注释:功能深化了大学生政治认同危机络中占据领导位置。“与以往的殖民①去个}生化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网络以其无可比拟的弹性和兼者不一样,这些新殖民者手中拿的是和群体意识影响下,感到自己被淹没在容性与各种文化特质相结合,容纳了计算机而不是枪支;他们穿的是上班群体之中,丧失了个人理性和独立的判绝大多数的文化表现形式,成为人们套装而不是军装;他们宣传的是市场断,做出与日常行为不一致的举动.去获取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认识的主要的福音而不是教会的福音;”“拥有个性化使人表现出行为与认知标准不方式,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在征服年信息垄断能力的大国或私营集团正是一致,可能加入到冲动的、甚至是破坏轻人路上所向披靡。它批量生产制造因为有了这种垄断能力而具有真正的性的行动中去.共同的‘个人体验’,形成了哈贝马文化和政治影响力,少数国家对全部②DeniSMCquail.MaSS斯所说的‘私人生活走向公共化,而文化产业的垄断及其产品在全世界广c0mmuniCati0nthe0ry.SAGE公共领域自身则染上了内心领域的色大公众中的日益广泛的传播对各种文Publications,1994,P.1.彩’,成为这个时代具有特殊的政治化特性具有很强的侵蚀作用。”由③刘文瑾:一个话语的寓言市场和文化功能的“第四种权力”。网于网络中非马克思主义的信息大量存逻辑与90年代中国大众传媒话语空间络所具有的放大功能使特定事件给受在,而且是强势存在,严重影响了大的构造卟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4.众所造成的影响远超出事件本身。随学生的政治认同。④曼纽尔·卡斯特【美】:网络社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的模式和逻同时,受西方“社会生活非意会的崛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辑对网络的影响日益增大,某些网络识形态化”思潮的影响,近年我国高社,2003,P.298.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严重影响大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出现了偏离主参考文献:生的政治认同,尤其是在社会改革触流意识形态的倾向,这种思想倾向以f1】熊万胜:人际媒介对大学生政及社会的深层结构,利益阶层的出现学术自由为名刻意回避或淡化主流意治认同的影响U】.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并分化的时期,网络如果过分渲染社识,宣传所谓“普世价值”,马克思2006.O1.会问题和矛盾,将焦点集中在社会负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地位【2】方旭光:政治认同视野中意识形面现象,将受众视野集中在社会阶层受到严重的挑战,基于这种思想基础态的拓进思想理论研究.2007.03.利益的冲突上,将弱化政府权威,作的研究和教学活动,与网络传媒中对责编、校对,关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