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doc

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doc

ID:53112993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1

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doc_第1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doc_第2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doc_第3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doc_第4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洛克威尔高二语文组《扬州慢》导学案设计:审核:高二语文组班级:组号:姓名:课前部分【使用说明】1.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理解文中词句,勾画疑难点。2.用时40分钟左右,在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上思考合作探究题目,并形成文字答案。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用蓝色或者黑色笔作答,红色笔纠错)【学习目标】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赏析全词。3.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化用典

2、故的写作方法。4.体会作者那种抚今追昔、忧国伤时的情感,黍离之悲的深沉哀痛,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重难点预测】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2.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清冷”的意境。【学法指导】课前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在诵读的基础上,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抓意象营造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并通过鉴赏全词,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化用典故的写作方法。(可结合第一单元学过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共同赏析诗歌。)【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

3、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韵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隐晦等特点。同时他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留下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留有《白石词》。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

4、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2.追溯背景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

5、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3.关于扬州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

6、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挚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4.解题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

7、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5.“黍离之悲”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序》中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自主学习】一、充分预习文本,完成下面基础知识梳理。(

8、必答)1、字音字形初霁()戍()角悲吟戊戌()变法chuàng()然自度()此曲黍()离之悲解鞍少()驻荠()麦都()在空城豆kòu()55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得来思想,你的思想方法,即熔铸思想的模子却必须是你自己的。 ——兰姆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洛克威尔高二语文组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