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doc

新课程下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doc

ID:53091361

大小:3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1

新课程下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doc_第1页
新课程下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下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多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所进行的评价。它是一项不断地发现、判断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究竟那些因素都应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对象,通过那些有效的途径进行评价,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看法,与同仁商讨。一、课堂评价的对象1.教师在新的教学理解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轰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理所当然地成为被评价的对象。通过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的表

2、现,包括其语言、板书、教态、课堂提问技巧、教学内容安排等,从而达到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2.教学艺术新课程体制下的评价,不仅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更侧重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也就是是否创造性、艺术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有益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得到知识的积累,还能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3.学习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上,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学会,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教,让学生掌握方法。但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能完全反映课堂教学。教学活动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科学

3、文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素质。因此,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其是否能通过学习使其多元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4.教学环境由于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环境存在许多变量,如学生的背景和学生的特点、学校和社区的环境以及课堂环境等。这些因素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将教学环境也作为评价对象。二、课堂评价的途径1、重视评价的发展性万事万物均在变化之中,学生正在成长,变化伴随终生。因此,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促进引导学生的成长,完善评价体制,突出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从小处着眼,从最平常的口

4、头评价入手,切实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与导向。不断积累学生发展成长过程中的一点一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水平、方法运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推断学生的优势,从而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的措施。这种评价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时期的价值品质,给予学生日常生活充分的关注和关心,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纵向比较过程,而不是给学生一个结论,来判断他的好坏,更不是给学生一个名次,来限定他的等级,而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哪怕就是微乎其微的进步,只要达到培养目标,就是可喜的。同时还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突出其特长,了解学生的需要

5、,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挑战自我,从而建立自信,长足发展。1、体现评价的过程性过程性评价,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非是一次测试,一次作业中才可以评价,而是深入到学生的每一天、每一时中,不拘泥一种评价形式,可以给每个学生设计一个成长记录带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意见,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要客观公正的评价、来体现学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使教师能够真正对学生的美一个发展阶段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把握,更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不断反思改进。2、实现评价的多元性以往教师单独评价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已

6、不在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多维评价。多维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长评议、教师评定、家长反馈。学生自评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机会,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同学互评可以相互督促和帮助;小组长评议可以体现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贡献率,更有效的组织合作学习;学科老师评价可以体现学生整体情况,使评价更客观;家长反馈可以更深地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如果说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可以通过考试来考查,那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只有通过多维的评价方式来完成,这样使评价更具全面性、也更具公正性、也更为客观、不带教师个人感

7、情色彩。作者简介:我叫李任华,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二级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同年被分配到冯原镇中学任教至今。工作之余写些随笔,先后获得过国家级、县级等不同等次论文奖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