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90845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1
《陈晓云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十二小陈晓云数学学习素材是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教师,能选择合适学习素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新知识,深刻的理解体会新知识。下面的《折线统计图》一课在精选素材,合理组织上做了有效的尝试。[片段1]师:老师爱好看电视广告,觉得广告里的学问特别多,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这样一个电视广告——(好记星,画面定格在有折线的背景),我想考考大家:画面上的那一条弯弯曲曲的折线是什么意思?生:
2、好记星销售量的上升;生:记住英语单词越来越多。生:英语成绩的上升。师:想不到同学们从这条折线中获取了这么多的信息,看来用折线来表示数量的变化,形象又直观。精心选择素材——突破教学的难点,启迪学生的思维。广告的素材的选用,决不是为追求新奇。因为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领会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变化。而这一难点该如何突破?我在看电视时,突然发现了这一段广告,我觉得它能起到突破难点的一点作用。事实上表明,学生确实不仅能理解,而且理解得比我还有广泛。我原来理解那段不断上升的折线表示成绩的上升,但是学生认为不仅能表示成绩的上升,还可以表示好记星销
3、售量的上升,还可以表示记住英语单词越来越多。而且在下面的学习中,他有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在下一个改条形统计图中,全班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用折线来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片段2]师:老师所在的学校有一位同学,也在设计一幅宣传图,他想用数学的方式展示我们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出示条形统计图)从这幅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略)师:可是班上还有不少同学感到不满意,虽然条形统计图能比较数量的多少,可是总觉得他还不能形象地反映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他们决定把原图改一改,你猜一猜,他们会怎样改?生:我想他可能会在条形的
4、顶端顺次用折线连接起来。生:我觉得可以更简洁一些,把条形去掉,在相应的数据处点上点,在用折线连一连。师:(按学生方式改图)确实简洁多了。生:我觉得还可以在折线的末段画上箭头,表示他的上升趋势。生:我觉得这样不太好,虽然从这条折线上整体是上升趋势,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可能未来会有下降,所以我觉得还是不画箭头的好。师:你考虑问题真严谨!生:我觉得再配一些宣传的插图,效果会更好。……师: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之为折线统计图,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吗?(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反映生活各个方面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用手势比划各个统计图的变化趋势让
5、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变化这一特点)合理组织素材———为学生创新的获取新知识搭建舞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而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制图和结构特点上比较相似。因此创设富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把条形统计图改成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让学生领会到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而且给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新知识搭建了舞台,学生在改图的过程中,严谨的思考,合理的设计,富有个性的见解,都在这个舞台上尽情的挥洒。[片段3]师:(出示我国青少年身高情况折线统计图)请注意看这儿——(110),你知道为什么吗?
6、生:(在互相交流中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起点的数据)师:这条折线的哪一段最吸引你的目光?生:12~15这一段最吸引我,因为折线比较长,比较陡,说明身高上升的最快。我们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营养。生:12~13最吸引我,因为我今年是12岁,我想知道明年我大概能长多高。生:18岁之后的那一段对特别,比较平缓,说明那时候我们的身高生长的比较慢了。生:我根据这幅图可以估计到24岁以后,身高就不会增长了,那条折线就是平平的。……[片段4]师:大家认识马小跳吗?(学生大声回答认识),老师来上课之前打了一个电话问问马小跳有什么问题考考大家,你们想知道
7、吗?生:(个个兴趣昂然)想!师:他的问题如下:马小跳和他的三个朋友第四次考试的成绩如下(表格略)。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马小跳这学期四次考试的成绩如下(表格略)。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到两种不同统计图在反映数据上的不同特点,以及在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方式。提取使学生具有亲切感的素材——激活学生思维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根据统计图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利用统计结果,与未来作出一定
8、的预测和判断。特别强调要提升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在以往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比较习惯回答书上提供的一些问题,即使让学生说一说还能知道什么,学生基本回答知道什么时候上升,什么时候下降,谁比谁多或少多少。很少有学生能结合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