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语文).doc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语文).doc

ID:53090299

大小:7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1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语文).doc_第1页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语文).doc_第2页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语文).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语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学员姓名文世俊学员单位中江县南山小学校观察时间段2013年9月7日观察对象六年级授课内容《月光曲》观察点教学过程客观描述教学实施优缺分析教学行为调整建议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谈话导入,介绍主人翁贝多芬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导入简简单单,略显平淡。我觉得可以改成:读课题,你觉得《月光曲》应该是一支什么样的曲子?从名字猜想,我们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听一听。  咱们今天是语文课,我们语文课首先要从语言文字中听出音乐来,浏览课文,从什么地方你可以听到月光曲的旋律

2、。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PPT出示自读要求,学生齐读要求:《月光曲》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由读书,师巡视指导)(二)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比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兄妹俩的对话处,教师还要加强指导。1、指名读—生点评—再读—师正音。注意强调:“券”的读音。2、全班齐读两遍。3、检查词义,抽查几个,指名汇报。(三)汇报自读要求的问题。指名两位学生汇报后,师生一起归纳概括。这些教学环节看似简单,但教师的每一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步骤,始终紧扣课文重难点,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进而明白作者的目的,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所以,我觉得在简单中不失有方法与技巧。但老师指导朗读不够深入,学生的朗读情感不够。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再读课文,深入感悟。(一)带着思考题默读课文。PPT出示两个思考题:A、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兄妹俩弹曲子呢?B、贝多芬弹完一曲后为什么又弹一曲?指名读两个思考题,明确默读要求。(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1、指名汇报思考题一。梁老师抓住“读”这个根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

4、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学生读的形式较多,有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品读、齐读、分解色读等。品读时不断地创设情境和追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文中的“纯熟”“清幽”“陶醉”(这些虽不能面面俱到,但教者要有意识),这些词语都能加深对文章主题和人物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2、齐读对话,多种形式读对话。3、指导朗读人物的对话,分角色读人物的对话,男女同学读。4、交流: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有

5、感情地朗读。(把热爱与痴迷读出来)但教师通过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也显不足,还要加强文本对话。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1、再次交流:是随便说说吗?2、指名汇报思考题二。过渡:听到盲兄妹俩的对话,如果你是贝多芬,你会怎么做呢?心情会怎样?学生汇报后追问:你是从哪看出盲姑娘的“激动”的。3、指导读出盲姑娘的“激动”。4、交流:从盲姑娘的“激动”中你读懂了什么?——热爱音乐、懂音乐。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有温度,未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一问题的创设的作用是

6、多重的,学生在走进盲姑娘的内心世界的同时,也在把自己的心与贝多芬的心融合起来,从而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在了解盲姑娘热爱音乐与善解人意的基础上也感受到贝多芬“让自己的音乐为穷人造福”的志向,和对盲姑娘深深地敬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