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见精神.doc

细微之处见精神.doc

ID:53089388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1

细微之处见精神.doc_第1页
细微之处见精神.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细微之处见精神.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审题立意方面1.偏离题意题目要求以“细微之处见精神”为标题来写文章,但是不少学生由于受到前面导语的影响,写成了“细节决定成败”“细小的东西往往决定事情的大方向”“小时的行为或教育影响日后的成长“之类的主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根本不会审题,前面部分文字的表述,其实都只是为了引出最后一句“细微的东西,往往体现生活的某种精神”,而且下面的要求也表明要写的是“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样还能写偏了对象,确实让人汗颜。2.没能化虚为实,通篇泛泛而谈。这个标题其实是一个主谓宾都齐全的句子,但是在审题时必须留意到主语和宾语的玄机,很明显,主语“细微之处”和

2、宾语“精神”都是虚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将它们落到实处。我们应该将“细微之处”落实到具体的对象上,它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又或者是很细小的事物等等。同样,“精神”也应该具体指出是哪一种精神,可以是助人为乐、严谨认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但是大部分同学都没能将这两者落到实处,都只是泛泛而谈。比如文章中一再出现“细微之处”,但到底这“细微之处”具体是什么,自始至终没有写出来;至于“精神”则更是如此,文章中出现的是“某种精神”或者“伟大的精神”“崇高的精神”之类的表达,“精神”始终处于一个虚泛的状态。(二)行文方面1.开头拖沓有不少同学总喜欢在开头天南

3、地北地大侃一顿,总喜欢从看似相关其实并不相关的内容写起,至少要一两百字才入题,好像害怕开头废话写少了,下面就凑不够字数似的。其实这种开头让阅卷老师一看就反感,其实议论文的开头最好开门见山,尽快入题,让阅卷老师对你的观点一目了然。而记叙文的开头则可以渲染气氛或者设置悬念以吸引读者。另外,本次还是有部分同学用排比式的比喻开头,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很牵强附会的,让人生厌。2.结尾没有点题的意识尤其是写记叙文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点题的意识,都是故事完了就全剧终了。其实记叙文尤其需要点睛之笔以升华主题。(当然在记叙文在行文的过程中,也应该适时点题,在适当的时候来一两句的议论或抒

4、情的句子,使阅卷老师更清楚你的主旨。)3.文章结构比较混乱自从上次月考,我们打击并列式结构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敢碰这茬了。可能学生一时还找不到新的出路,不写并列式之后,学生的文章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不少文章是拼凑而成的,全文是松散的。其实,我认为不写句式整齐的分论点,行文更容易,但是你必须心中有数: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文章以什么顺序来写,用什么材料,从哪个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每分析完一个材料之后再用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概括,还有要注意材料之间的过渡和衔接。这样文章才会显得自然又浑然一体。(三)材料运用方面1.用例不当比如有学生写愚公移山是件小事,从这件事

5、中可以看出愚公坚毅的精神。我想请教一下,如果说“移山”都是件小事,也算是细微之处的话,那么什么才算是大事呢?还有学生写台湾的一个菜贩陈树菊靠卖菜48年来总捐款近千万新台币,可见她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个靠卖菜为生的人,却捐了“近千万新台币”,这都算是件小事,都算是细微之处的话,哪怎样才算是大事呢?很明显,这些学生根本没理解“细微之处”的意思。2.事例不典型有些学生通篇都是以自己身边的琐碎小事做论据,这样的论据根本支撑不了论点,甚至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就变成文体不辨的文章。3.对事例记忆不清2很多学生对事例的记忆不清,很多故事的主人公被人冒名顶替。比如,第一个登上月

6、球的人是美国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但是学生有的写成了前苏联的加加林。其实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而同学们想用来证明论点的“在进入飞船之前脱掉鞋子”的主角正是加加林,但有些学生又写成他“脱掉袜子”。又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其实是发生在陈蕃身上的,但有些学生写成了陈唐之类的人。更搞笑的是,曾子信守诺言为子杀猪的故事,有个学生居然将主角写成“古时一个杀猪的人”。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不少,而学生记不清主人公的时候,往往用“有一个诗人”“有一个总统”“有一个运动员”之类的话来代替,这就大大降低了论据的可信度。因此,学生在积累论据时,必须搞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

7、物和大致的事情经过。4.叙例过于详细有个别考生叙述事例非常详尽,而议论的分量却很少,使文体在议论文和记叙文之间游离。其实议论文应该以议论为主,而对事例的叙述应该是简明扼要的。5.缺少对论据的分析或者分析不到位不少考生的作文都存在这样的毛病,材料多的考生拼命展示自己的材料,堆砌事例,不见分析,就算有也分析不到点上;材料少的考生就拼命拉长叙述的篇幅,更不懂得分析了。其实文章的事例没有分析的话,是会大大削弱事例对论点的支撑力度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作文有很多学生都用“佛山被碾女童——小悦悦”这一事件作为论据,说明学生开始有关注社会的意识了,但是遗憾的是,学生只是在

8、大发感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