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73958
大小:157.0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6
《浅谈命题作文的立意-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lN6uFA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命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2.善联想。如《肩膀》,可由肩膀的作用联想到一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种呵护、一种真爱、一种责任、一种支柱⋯⋯它是我国传统的作义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近年3.巧补充。如湖北曾考过的“举手投足之间”是一来高考命题作文主要有两种形式: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一是直接命题作文(含半命题作文),即作文题目只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给出作文的标题,除了写作要求之外,不带任何材料与补充成~个句子,从而确定中心。比如“举手投足之间说明,近些年来
2、,高考中湖南卷以“踮起脚尖”为题写一的思考”“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篇文章,四川卷以“熟悉”为题写一篇文章,湖北卷以“站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等。在第二步:立好意。——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山东、广东等省市也采用了直接命题的作文方式。立意的较高要求是深刻和新颖,考生要想自己的立二是材料命题作文,与前一类不同,这类作文题先意达到这种较高层次,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引用一则材料,然后给出作文标题。例如2008年湖北(1)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文章写作立意的过程卷作文题就是材料和标题“举手投足之间”等。中,我们选取的虽然是日常生活巾
3、的小事,但必须要表对于高考中常见的命题作文,如何立好意呢?现重大的思想意义。拿浙江高考作文题《我的时间》来第一步,审好题。说,透过自己身上跟“时间”有关的小事,我们要表达的立意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正确,要想做到这两点,必却是对时间与成功、时间与生命的价值的思考,这样作须从审题开始。审题是写作的起点,只有审好题才能正文的立意才能上一个档次。确、明确地立意,这两者是因果关系。命题作文中审题(2)由实到虚,开掘本质。这是指立意不能仅仅停立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应该揭示它蕴含的精神实质。例1.抓题眼。如《有句话挂在嘴边》,谓语“挂”就是如湖北高考作
4、文《旧书》,大多数同学看到这个题目想到题眼,“挂”,就是经常提起,而且为大家所熟悉。的是自己曾经读到过得一本旧书,以及这本书对自己的●N6FA
5、蕾影响及意义,这样的立意虽然正确但难得高分,因为太“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实在”,立意不深刻新颖。要让立意有深度和新意,必可分割。2012年江苏命题作文《忧与爱》也是要联系两须赋予“书”一定的虚的象征意义。它可以象征历尽沧者之间的关系来立意。桑的父亲,可以象征头发斑白的老师⋯⋯长城也可以说(3)要有文体意识。有些题目从表述形式和内容是一部“旧书”,翻读它,可以领悟古代汉族与“外族”千上,可以
6、一目了然辨识出某一文体的指向。如《我的母百年来的“和”与“争”的历史⋯⋯一座古老的城市也可亲》《生动的一课》,只能写记叙文;《谈谈文明礼貌》《荣以看着是一部旧书,titan,翻阅北京,就是翻阅中国的文辱辩》,只能写议论文;《给校长的一封信》,只能写成书化;古城西安也可以说是一部旧书,翻阅西安,就是翻阅信体裁,等等。一个“大明王朝”⋯⋯“旧”是修饰语,它蕴含着沧桑古总之,高考命题作文要想立好意,必须从审好题开老、阅历丰富、深沉厚实等。如果从这些层面来解读这始,同时要尽量运用一些常见的方法,如由小见大、由实个作文题,你就先“思”夺人了,高明的技巧,还可以在正到虚、
7、由虚到实等。这样我们才能在命题作文中做到题《旧书》之后,加一个副题,比如:阅读父亲,翻阅长城,“意在笔先”,胜在起点。品味北京等。(3)多向思维,悟出新意。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同一个问题,从不同侧面或不同环节去思考,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如四川命题作文《熟悉》,多数考生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叙述一个熟悉的事件,或叙述一个熟悉的人物对自己的影响。这样的立意,一个初中生也能驾驭,要出彩太困难。较新颖的思路,可以借“熟悉”这个题目,强调对“熟悉”的超越。具体来讲,可从如下角度立意:第一,人生要勇于突破熟悉的环境,开辟新局;第二,生命成长就是一个不断
8、告别熟悉的生活的过程,我们应该在生命成长的历程中,不断进取,不断突破熟悉的领域,向陌生的、未知的领域进发;第三,我们熟悉的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与我们渴望的心灵的诗意栖居,往往处于分离状态,“生活在别处”,因此,只有不断超越熟悉的生活境域,才能使人生趋于美满。这三种立意分别巧妙运用了逆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立意新颖而深刻。第三步,重细节。为了更好地给命题作文立意,选择最佳的立意,还要在以下三个细节方面下点功夫:(1)面对命题,要将平时写过的、见过的类似的题目与之进行比较,辨别异同,确定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从而确保不走题,不混题。如《我的××》与《我和××》的区
9、别。(2)把握题目中的内在关系。这类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