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推拿配合踩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5例疗效观察.doc

循经推拿配合踩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5例疗效观察.doc

ID:53066695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1

循经推拿配合踩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5例疗效观察.doc_第1页
循经推拿配合踩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5例疗效观察.doc_第2页
循经推拿配合踩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5例疗效观察.doc_第3页
循经推拿配合踩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5例疗效观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循经推拿配合踩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5例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循经推拿配合踩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5例疗效观循经推拿配合踩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5例疗效观察关键词:慢性性疲劳综合征;循经推拿治疗;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55.5文献标识码:R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5-0042-02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eFatigueSyndrome)是以虚弱性疲劳为特征的复杂的症状群。近些年来,发病率渐成上升之势,因其病因病机复杂,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循经推拿配合踩跷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应用该法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5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

2、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5岁,平均39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8个月,平均10.5个月。1・2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组织有关专家制定的CFS诊断标准,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有以下症状:排除其它疾病的情况下疲劳持续6个月或者以上,并且至少具备以下症状屮的4项:1)短期记忆力减退或者注意力不能集中;2)咽痛;3)颈部及腋下淋巴结痛;4)肌肉酸痛;5)不伴有红肿的关节疼痛;6)新发头痛;7)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8)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h身体不适;③排除下述的慢性疲劳:原发病的原因可以解释的慢性疲劳;临床诊断明确,但在现有的医学

3、条件下治疗困难的一些疾病持续存在而引起的慢性疲劳。1・3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气虚证和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65岁,性别不限:③受试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4排除标准①有明显心、脑、肝、肾、内分泌及血液系统等疾病:②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研究者认为容易造成失访者。2治疗方法2.1循经推拿治疗治疗原则:疏经通络,固本培元,调理脾胃,手法多采用一指禅推法、摩腹、点法、擦法等。具体方法如下:第1步:在任脉从膻屮穴到关元穴用一指禅推法,上下来冋6遍;第2步:用点法用力点中腕、天枢,每穴刺激的吋间为45〜60s;(如果患者体质很弱,点法

4、力度减轻至患者能承受为止)第3步:在两腿内侧脾经用一指禅推法由上往下循序渐进紧推慢移推6〜9遍;笫4步:用点法点击脾经冲门、血海、阴陵泉和三阴交穴,目的振奋脾经经脉之气而达调理脾胃、培本固元的目的。第5步:用一指禅推法推患者背部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脉第一侧线,先左后右,从上往下推,紧推慢移推6遍;第6步:用掌擦法擦督脉,从上往下擦6遍;这两步目的是通调全身气血,疏通经络之效。第7步:选取足底涌泉穴,用拇指点压法,每一个穴位刺激时间加in。手法要求具有一定的深透力,在点穴时,力达穴位深部,能让患者感到有酸、胀、痛的感觉。2.2踩跷治疗治疗原则:舒经活络、理经整复、补益气血。操

5、作步骤如下:躯干松解: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双脚掌和后跟从上至下从内向外揉动背部与腰紙部3~5遍;医者站式。从上至下双脚对称按压脊柱两侧3〜5遍;坐位玄推法推脊柱两侧各5〜8遍;以分推法从上至下推5〜8遍;以脚跟拨紙脊肌从上至下3~5遍;从上至下点揉背俞穴;脚啄点法施于膀胱经第…侧线与笫二侧线2~3遍;下肢松解:患者先俯卧后仰卧,前后均需操作。医者一脚立于床面,另一•脚从大腿至小腿行揉搓法从上至下3〜5遍,在踝部施以牵抖法3〜5遍;医者坐位,于患者足底行啄法5〜8遍重点在足跟部。患者仰卧,医者脚法同上沿大腿内侧足三阴经操作3~5遍。此法治疗后,患者下肢应感稍麻和温热为度。疲

6、劳局部方法:多釆用疏经理经等法,如脚压法、脚揉法、脚搓法、点法等,使局部软组织得以放松;用脚推法、脚拨法、揉法、振法等,使局部得以理经抚平和复旧;循经点穴:踩跷时常用穴位:涌泉、承山、委屮、昆仑、承扶、太溪、肾俞、肝俞、脾俞、厥阴俞、内劳宫等;辨证点穴:该法以脊柱(背俞穴)、月完腹(中胶、气海、关元等补益穴)及脾经、心经、胃经为治疗重点。促进代谢、补益气血、增强抗疲劳的能力。全部治疗时间为1个月,循经推拿治疗为15天,踩跷治疗为15天,2种方法间隔治疗,1天循经推拿治疗,1天踩跷治疗。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疲乏、无力、失眠等症消失,生活、工作恢复正常;

7、显效:疲乏、无力、失眠等症明显减轻,劳累后的有轻度症状,休息后诸症能缓解;有效:疲乏、无力、失眠等症减轻;无效:各项症状无改善或加重。3.2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o4讨论古代医籍未见此病名,但有相关描述散见于“虚劳”、“眩晕”、“郁症”等,疲劳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与五脏功能失调有关。从气血津液辨证来看,属于气血耗伤,与“劳损”、“虚劳”和“劳伤”等相似。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木、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肝”为罢极之本,主筋,三者相互协调,脾胃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