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理解.pdf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理解.pdf

ID:53001512

大小:261.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0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理解.pdf_第1页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理解.pdf_第2页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理解.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理解.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学术界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冲突,可以归纳为三个流派:一是主流观点,二是反主流观点,三是非主流观点。主流观点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是实现从粗放型(外延式)到集约型(内涵式)的转化。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要素投入的增长或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以这种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依据要素投入或要素生产率所起的不同作用,主流观点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类,即以增加要素投入为主的所谓“粗放型”增长方式和以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为主的所谓“集约型”增长方式。

2、反主流观点主要表现为对于主流观点的全面反驳,涉及四个方面。第一,认为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概括为粗放的并不恰当。刘世锦(2006)反问:“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仅仅是‘粗放、低效’,那么,外资为什么不留在其他国家‘集约、高效’的模式内,而要到中国来呢?⋯⋯这表明中国不仅具有消费上的优势,同时也有生产上的优势,在生产要素的组合和使用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认为,比之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说成是粗放的有更好的解释:由于中国具有国际范围内少有的要素组合优势,并且改革开放使我国要素组合的比较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又“由于现阶段中

3、国的竞争优势突出地表现在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上,所以,可以将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简单地概括为‘低成本竞争’模式”(刘世锦:《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我们需要转变什么?》,《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12期)。第二,既不认同“粗放型”和“集约型”这种划分,也不认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存在优劣之分。林毅夫等(2007)明确表示不能同意下述观点:“集约型”增长方式比“粗放型”增长方式好,或者说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为主的增长方式优于以增加要素投入为主的增长方式。他们并且强调,“在我们看来,只要能够实现成本

4、最小化,以增加要素投入为主的增长方式完全可以是一个经济的理想增长方式”(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管理世界》2007年第11期)。郑玉歆(1999)认为,“对经济增长来讲,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最重要的。使我们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应是我们实现经济增长首选途径,在这个意义上,高投入并非坏事”(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由东亚经济增长方式的争论谈1起》,《经济研究》1999年第5期)。第三,认为以全要素生产率来说明中国经济增长是粗放的这种研究方法是错误的。第四,

5、认为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针对保罗•克鲁格曼(1999)在其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是资源投入的结果而不是效率提升这种观点,易纲、樊纲、李岩(2003)指出:中国经济的效率没有提高的判断是错误的,“我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单纯数量上的扩张”,其实“中国的经济增长存在效率提升的证据”;“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微观主体的转变,中国技术进步的状况,中国人力资本结构的提升以及不断走高的人民币汇率和不断增长的官方储备都说明,中国经济的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的判断是错误的”(易纲、樊纲、李

6、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与主流观点更加尖锐对立的,是不少论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具有内生机制。刘春丽、赵本阳(2006)认为,正是依靠从发达国家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与应用能力,中国经济从技术进步中受惠匪浅,进而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刘春丽、赵本阳:《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沈波涛、李玉举(2001)认为新增长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的“增长奇迹”,通过加速技术创新,完善、健全制度因素可以使中国经济继

7、续保持高速增长,使中国奇迹持续下去(沈波涛、李玉举:《中国奇迹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经济师》2001年第5期)。非主流观点跳出“粗放”或“集约”这种思维定式,提出了与主流观点迥然对立的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多种新表述,在此列举三种主张。其一,张孝德(2005)把市场经济分为原生市场经济和再生市场经济,把相应的经济增长分为内生增长模式和导入增长模式,认为除欧美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包括日本)的经济增长都是导入增长模式,其特点是:“在政府主导的市场体制内,以学习、模仿或鼓励二次创新为导向的前提下,使引进技术和资本成为经

8、济增长的引擎的增长机制”,并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属于典型的导入型增长模式”,应当“嵌入内生增长模式”,实现“从导入增长模式向内生增长模式转变”(张孝德:《中国经济转型期嵌入内生增长模式的战略思考》,《改革》20052年第4期)。其二,林毅夫等(2007)认为,由要素禀赋的特征决定,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应当是劳动相对密集型”的,“而不是利用不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