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99469
大小:507.9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我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LegalSystemAndSociety213113年4月(上){I}J占轧金我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的实证分析郭纹龙摘要贫困问题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顽疾。为深入探讨我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本文从影响贫困的两个主要因素(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方式)出发,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它们对我国城镇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也如人们预期的一样:即经济增长能显著减少贫困,而收入分配方式的扩大却抑制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减贫效果。最后又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关键词经济增长收八分配面板数据模型中图分类号:C9l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9-0592(20l0)04·21O·04一、引言从蛾镇贫困规模来看,不同的贫困标准,贫困规模不同。一贫团问题一直以来部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关注的一个般来说,常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作为标准。据《中国民政热门话题。就我国而言,贫困问题长期以来鄙破看作是一种农村统计年鉴2001}统计,到2000年年底,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现象,而且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农村治理工作取得了令增』JIJ到402.6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
3、金27.2亿元2001年世人嘱目的成就,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07年年底,全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已达l1o0万,2003年为的l8268元,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己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目2140.3万,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兴有2270.89万城镇居民得到前的2000多万,贫困发生率从31%下降到2.5%。然而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约为2000年的5.53倍。而且接近1.5亿的贫斟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掩盖了城镇的贫凼人口问题。与农村贫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尚未包含在救助和计算.范围之
4、内。困人口逐步减少的趋槲背离,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贫困人从城镇贫困人口的分布来看,分布极不均匀。研究表明,随口数量却呈脱日益:l~htj的态势。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低于最低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地区间发展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我国城镇贫生活保障的人数为200万,到2003年低保人数达到2l4O.3万。困人口的区域分布也出现向中、西部地区集r{1的趋势。2000年,普遍认为经济的增长能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但为什么我国城镇我国城镇贫困人口中,东部地区为272万人,中部为582万,西部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升反降?为什么我国
5、城镇居民没有分享到经为196万,占全国城镇人口53%的中西部地区占了全国贫困人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好处昵?理论上认为,经济增长是减轻贫困口的将近3/4。2004年我国西部地区贫困发生率为6.O6%,比东的主要动力。然而最近几年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城镇贫l_稠人口部地区高5O%。不仅贫困发生率要高于东部,而且贫困深度(贫不降反升,究其原因发现我国城镇收入分配不均程度持续扩大足困人员收入距离贫困线缺口比例的平均值)比东部要严重,中造成贫I}j人口的增』Ju的魁祸首,【{J收入分配不均程度越萄,贫部地区的城镇贫困状况好
6、于西部,但比东部要差。困率越高早划的研究文献对经济增长与减缓贫困都持肯定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个人度,认为经济增长是减缓贫困的决定性因素,但近几年的研究文收入总量迅速增』Ju,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提高。但是,’与这献表明,仅仅依靠经济增长并不能完全解决贫凼问题,反而有可一主要发展趋势不协调的是城镇贫困群体的不断增JJu,城市贫困能带来贫困的进一步增肌j。世界银行4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象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城镇居民贫困问题是告》中指山,减少贫困依赖于经济增长,经
7、济增长是减少贫困的强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凸现的大动力。但是减贫程度并不完全依赖于经济增长,还要考虑到收社会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入分配方式。因此,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经济增长、收入的稳定。分配方式对城镇居民贫困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为我国制三、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的实证分析定解决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一)指标的选取及测度实意义。在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前,须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一般来二、我国城镇居民贫困现状说,贫困的变动主要受
8、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方式两方面的影响。城镇贫群体是全国贫困人口的一部分。城镇贫困人口是因此,本文所涉及到的指标应包括贫困、收入分配方式和经济增指:“企业破产后的失业人员、被解雇人员、亏损企业职工和退休长。根据指标选取的原则(简单性、可测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本人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经营文选取FGT指数、Gini系数和GDP增长率来分别作为他们的测机制转换过程中,出现了一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