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内容.pdf

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内容.pdf

ID:52964301

大小:368.7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4-04

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内容.pdf_第1页
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内容.pdf_第2页
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内容.pdf_第3页
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内容.pdf_第4页
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内容.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内容.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0抗震规范第6章(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修订情况技术发展部徐厚军(根据有关学习资料整理)本次修订,继续保持2001规范的下列主要设计概念:①为了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根据具体情况,结构单元之间可采取牢固连接或合理分离的方法。高层建筑的结构单元宜采取加强连接的方法。②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并应考虑某一防线被突破后,引起内力重分布的影响。③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方面的性能,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④合理地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

2、转效应。结构刚度、承载力沿房屋高度宜均匀、连续分布,避免造成结构的软弱或薄弱部位。⑤同一楼层内宜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以后,其他抗侧力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使“有约束屈服”保持较长阶段,保证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⑥合理地控制结构的非弹性部位(塑性铰区),掌握结构的屈服过程以及最后形成的屈服机制。⑦框架抗震设计应遵守:“强柱、弱梁、更强节点核芯区”。⑧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筋滑移、混凝过早的剪切破坏和压碎等脆性破坏。⑨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基础结构或地下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当上部形成屈服机制后,基础结构或地下室结构应

3、保持弹性工作。⑩高层建筑的地基主要受力范围内存在不均匀软弱粘性土层时,不宜采用天然地基。采用天然地基的高层建筑应考虑地震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主要改进如下:①对适用的最大高度和抗震等级的高度分界,建筑高度较低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的抗震墙结构的抗震等级以及裙房和地下室的抗震等级进行了局部的调整。②提高框架结构布置及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内力调整和构造要求,包括截面尺寸、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以及楼梯间梯板设计要求。③改进、细化抗震墙的构造要求,包括墙厚、分布筋、约束边缘构件等。④对于框架与抗震墙组成的结构,

4、明确区分为三种情况:框架所占比例很小时属于抗震墙结构范畴;墙体所占比例很小时属于框架结构范畴;一般的框架抗震墙结构。提出了对少墙框架结构设计要求和周边框架作用较弱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二道防线的要求。⑤对板柱结构,继续要求设置抗震墙;放松了最大适用高度控制;当高度不大于12m时,不要求墙体承担全部地震作用。本次修订中有所修改的主要内容(黄色背景字体部分),未修改的部分请参见2001规范及相应的条文说明。6.1一般规定6.1.1本章适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类型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6.1.1的要求。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适用的

5、最大高度宜适当降低。注:本章“抗震墙”指结构抗侧力体系中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不包括只承担重力荷载的混凝土墙。表6.1.1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烈度结构类型678(0.2g)8(0.3g)9框架6050403524框架-抗震墙1301201008050一般抗震墙1401201008060部分框支抗震墙1201008050不应采用框架-核心筒1501301009070筒体筒中筒18015012010080板柱-抗震墙80705540不应采用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2框架

6、-核心筒结构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3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为框支层的结构,不包括仅个别框支墙的情况;4表中框架,不包括异形柱框架;5板柱-抗震墙结构指板柱、框架和抗震墙组成抗侧力体系的结构;6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适用的最大高度;7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6.1.2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表6.1.2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结构

7、类型设防烈度6789框架高度(m)≤24>24≤24>24≤24>24≤24结构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大跨度框架三二一一框架-高度(m)≤60>60≤2425~60>60≤2425~60>60≤2425~50抗震墙框架四三四三二三二一二一结构抗震墙三三二二一一抗震墙高度(m)≤80>80≤2425~80>80<2425~80>80≤2425~60结构剪力墙四三四三二三二一二一高度(m)≤80>80≤2425~80>80≤2425~80部分框抗一般部位四三四三二三二支抗震震加强部位三二三二一二一墙结构墙框支层框架二二一一框架-核框架三

8、二一一心筒结核心筒二二一一构筒中筒外筒三二一一结构内筒三二一一高度(m)≤35>35≤35>35≤35>35板柱-抗震墙结框架、板柱的三二二二一柱构抗震墙二二二一二一注: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