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整合课件新人教B版.pptx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整合课件新人教B版.pptx

ID:52935118

大小:716.3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4-02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整合课件新人教B版.ppt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整合课件新人教B版.ppt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整合课件新人教B版.ppt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整合课件新人教B版.ppt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整合课件新人教B版.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整合课件新人教B版.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章末整合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一、集合的基本概念例1(1)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

2、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A.1B.3C.5D.9(2)已知集合A={0,m,m2-3m+2},且2∈A,则实数m为()A.2B.3C.0或3D.0,2,3均可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解析:(1)逐个列举可得x=0,y=0,1,2时,x-y=0,-1,-2;x=1,y=0,1,2时,x-y=1,0,-1;x=2,y=0,1,2时,x-y=2,1,0.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集合B中的元素为-2,-1,0,

3、1,2,共5个.故选C.(2)由2∈A可知:若m=2,则m2-3m+2=0,这与m2-3m+2≠0相矛盾;若m2-3m+2=2,则m=0或m=3,当m=0时,与m≠0相矛盾,当m=3时,此时集合A={0,3,2},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1)C(2)B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方法技巧解决集合的概念问题应关注两点(1)研究一个集合,首先要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然后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当集合用描述法表示时,注意弄清其元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如本例(1)中集合B中的元素为实数,而有的是数对(点集).(2)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

4、后,要注意检验集合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变式训练1下列命题正确的有()①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②集合{y

5、y=x2-1}与集合{(x,y)

6、y=x2-1}是同一个集合;④集合{(x,y)

7、xy≤0,x,y∈R}是指第二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A.0个B.1个C.2个D.3个解析:由题意得,①不满足集合的确定性,故错误;②两个集合,一个是数集,一个是点集,故错误;④不仅仅表示的是第二,四象限的点,还可表示坐标轴上的点,故错误.故选A.答案:A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例2已知集合A={

8、x

9、-2≤x≤5},若A⊆B,且B={x

10、m-6≤x≤2m-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得3≤m≤4,即m的取值范围是{m

11、3≤m≤4}.方法技巧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的关键点(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时必须优先考虑空集的情况,否则会造成漏解.(2)端点值: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条件,常用数轴解决此类问题.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变式训练2(1)把本例条件“A⊆B”改为“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把本例条件“A⊆B,B={x

12、m

13、-6≤x≤2m-1}”改为“B⊆A,B={m+1≤x≤2m-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三、集合的基本运算例3设U=R,A={x

14、1≤x≤3},B={x

15、2

16、a≤x≤a+1},a为实数,(1)分别求A∩B,A∪(∁UB).(2)若B∩C=C,求a的取值范围.解:(1)因为A={x

17、1≤x≤3},B={x

18、2

19、x≤2或x≥4},所以A∩B={x

20、2

21、x≤3或x≥4}.(2)因为B∩C=C,所以C⊆B,因为B={x

22、2

23、,C={x

24、a≤x≤a+1},若C=⌀,则a+1

25、4≤x<8},B={x

26、5

27、x>a}.(1)

28、求A∪B,(∁RA)∩B;(2)若A∩C≠⌀,求a的取值范围.解:(1)∵A={x

29、4≤x<8},B={x

30、5

31、4≤x<10}.又∁RA={x

32、x<4或x≥8},∴(∁RA)∩B={x

33、8≤x<10}.(2)如图.要使A∩C≠⌀,则a<8.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四、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例4指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作答).(1)在△ABC中,p:∠A>∠B,q:BC>AC;(2)对于实数x,y,p:x+

34、y≠8,q:x≠2或y≠6;(3)p:(a-2)(a-3)=0,q:a=3;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方法技巧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2)等价法:将命题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