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福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问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2卷第1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2No.12006年1月JournalofFujian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Jan.2006文章编号:1000-5277(2006)01-0112-05福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问题分析刘清丽,陈友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生态城市建设要求提出了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模型评价了福州
2、市生态环境.结果表明福州市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自然环境较差.并进一步分析了福州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层次分析法;福州中图分类号:X821文献标识码:AAnAssessmentoftheUrbanEco-environmentQualityinFuzhouCityLIUQing-li,CHENYou-fei(CollegeofGeographicalScience,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Abstract:Basedont
3、hetheorie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thestatusquooftheeco-cityconstruction,thearticleputforwardaseriesofindexesfortheassessmentoftheurbaneco-environmentqualityinFuzhou.TheweightsoftheindexesisdeterminedusingAHPandtheecologicalenvironmentisevaluatedusingtheurb
4、aneco-environmentalcompatibilitymodel.Theresultssuggestedthattheeco-environmentqualityinthiscityisgoodingeneral.Someeco-environmentalissuesinFuzhouarealsodiscussed.Keywords:eco-environm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AHP;Fuzhou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或空间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部分环境要素的组
5、合体对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适宜程度的度量,即根据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选用恰当的方法,评[1-2]定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及其影响关系,作为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参考标准,或为[3-4]环境规划和环境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本文的研究区域范围包括福州城市建成区,位于北纬26°0′30″~26°7′00″,东经119°15′00″~119°22′30″.该区域地处福建省东部沿海,是闽江下游河口盆地的中心.1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值的确定[5]国内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王文杰等采用环
6、境压力-状态-反映的方法来选择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指标,重点包括区域内的人口及相关活动、水生生态、自然植被以[6]及景观变化几个方面.叶亚平等提出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由生态环境质量背景、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适宜度需求三部分组成.云南省的生态评价考核指[7][8]标体系提出了资源、环境、人口三方面指标.宋永昌等提出城市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从结构、功能、协调度来考虑.收稿日期:2004-11-02作者简介:刘清丽(197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第1期刘
7、清丽等:福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问题分析113城市经济的宏观调控、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自然资源的有计划开发、城市生态系统的优化都是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本项研究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结合生态学、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研究,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分为社会指标组、资源环境指标组、经济指标组.各指标的基准值主要参考生态城市建设指标标准与可持续发展指标标准值而定(表1).表1福州市指标体系与指标基准值指标组名称指标符号指标名称指标基准值社会指标组(A)P-21人口密度/(人·km)≤2500P2城市居民人均
8、可支配收入/元≥16000P3恩格尔系数≤40P24人均居住面积/m≥9.0P-15人均生活用水量/(t·a)≥100P-16人均用电量/(kW·h·a)≥300P27人均拥有道路面积/m≥9.0P8百人拥有电话机数/部≥30P9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人≥65P10每万人中高校在校学生数/人≥250自然资源指标组(B)P211人均绿地面积/m≥112P12人均耕地面积/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