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琪博士耳背穴管见.pdf

李家琪博士耳背穴管见.pdf

ID:52931704

大小:433.43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4-02

李家琪博士耳背穴管见.pdf_第1页
李家琪博士耳背穴管见.pdf_第2页
李家琪博士耳背穴管见.pdf_第3页
李家琪博士耳背穴管见.pdf_第4页
李家琪博士耳背穴管见.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家琪博士耳背穴管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节耳背穴特性的研究(一)耳背穴管见耳背穴起源很早,我国清代张振(1844—1911)所著《厘正按摩要术》一书中,就介绍了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在耳郭背面的反应规律,与近代耳郭前正面的心、肝、脾、肾穴很接近。其中肝、肺、脾穴与现代的肝、肺、胃穴位基本前后对应;而古代的心穴与现代的神门穴(心主神)前后对应;古代的肾穴又与现在的脑穴(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相对应。60年代起,随着耳针事业的飞速发展,新的耳背穴也应运而生,这对促进耳针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定穴标准和严格的科学验证,也出现了一些臆想和推导出来的“新”穴,加之耳穴本身所具有的一穴多功能的特性,接

2、着又出现了仅根据某一种功能就命名一个新穴(或功能点)的现象,例如:位于对耳屏内侧的脑穴(原名皮质下)及其外侧的聪额穴、本来就是脑颅的代表区,具有治疗(或协助诊断)与脑部有关疾病的功能或作用。随后,在该穴区域就分出了血压调节中枢、丘脑下部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以及抑郁区、强迫观念区等①②。国外有的学者则更进一步将该穴区变成人脑的绝对投影化,详细标出颞部横脑回、穹窿、顶部皮质、盖部、海马、延髓桥部、前头叶、丘脑、后下丘脑、前下丘脑以及蝶骨、颞骨、额骨、顶骨、枕骨和颈总动脉……等。在该区的耳郭背面也出现了小脑、黑斑(黑质)、延髓桥部、后视床下部基底动脉、中动脉、颞下颌关节以及面神经

3、、舌咽神经、副神经、食管神经丛……等③④⑤。据不完全统计,在一只约为30x60(毫米)的耳郭上,前面云集了近500多个穴位,平均每个穴位面积只有2x2(毫米)。而每个穴位的表面直径约为25毫米左右,这样势必造成穴位的重叠。单单一个阑尾穴在耳郭的定位就达24处之多。而耳背穴也增加到80多个,同穴异名、同名异穴现象日趋严重。耳穴定位的混乱,直接防碍着耳针事业的普及、交流和推广。本文仅就耳背穴谈谈我见。一、耳郭的外形与厚度以随机取样方式,测得120例不同性别、年龄、胖瘦等不同体质患者的耳郭外形尺寸和耳郭不同解剖部位的厚度,其各年龄组耳郭外形与的测得均数、标准误见下表:例耳郭外形(mm)耳

4、郭厚度(mm)分组数横径竖长耳轮对耳轮对耳轮耳甲艇耳甲腔耳垂上下6岁25.8±59.6±3±4±254±25±4.4±302.5前1.21.50.090.120.0980.0830.1567-1626.6±61.7±253±3.13±4.3±254±253±4.5±30岁1.01.30.0820.1370.1190.0870.10.1317岁26.7±61.7±25±3.15±4.46±2.6±255±4.63±60以上0.51.050.0550.0940.090.050.0910.0919统计学显著性测验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耳郭的外形差异无意义(P>0.05)。测量中发现6岁前组

5、中最大耳郭横径(由耳屏外缘至耳轮外缘间距离)为32毫米,其竖长(由耳尖至耳垂下缘间距离)为76毫米;而成人组中最小耳郭只有22x43(毫米)。儿女大于父母耳郭的现象也非鲜见,如陈某某,女,30岁,本市某厂工人,身高162厘米,体重48公斤,耳郭为25x55(毫米),其女2岁半,耳郭为28x57(毫米)。再如李某,女,34岁,身高1.7米,体重60公斤,市某厂工人,其耳郭为26x63(毫米);其子李鹏,男6岁,耳郭为27x65(毫米)。从耳郭来看:只有对耳轮下部分的厚度与年龄组有关,6岁前组与17岁以上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其余各部分的厚度同年龄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6、>0.05)耳郭各部分的均数依次为耳垂>对耳轮下>对耳轮上>耳轮>耳甲。耳郭总的厚度范围。平均在2-5毫米之间。2.进针深度与针刺效应耳针的一般习惯直刺进针深度为2-3毫米以不穿透耳郭对应面的表皮为限。这样,无论从耳郭的前面进针或是耳背进针,其针尖所刺有效部位,都应属于大致同一区域(见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论从耳郭正面或背面针刺,其所获得的针刺效应也应是基本一致的。这样,耳郭(不论前或后面)只需要一面有穴位就可以了,如果耳郭前面已有了穴位,其对应的耳背新增穴位实无必要了。二、从耳郭的神经分布谈耳背穴功能现代解剖学证实,人类耳郭上的神经分布循一定的规律:1。耳郭上部耳轮结节周

7、围(包括耳舟、对耳轮上脚、三角窝的一部分)。其前面和背面均受枕小神经支配;2.耳轮的其余部分、耳垂、耳舟、对耳轮、三角窝等处耳郭的前面和背面均属耳大神经部区;3.耳甲腔、耳甲艇、耳轮脚根部、三角窝的一部分等处,耳郭前面和背面均由迷走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混合支分布;4.外耳道前壁、耳屏、耳轮脚上部、三角窝近耳轮处,其内面和外面均属三叉神经耳颞支分布区耳郭前、背两面神经分布示图由图可见,耳郭同一穴位(区域)的前面和背面,都是受同一神经的支配,若从神经学的观点来解释耳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