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92824
大小:441.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7
《从“高明”到“粗疏”——钱穆的阳明学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4卷第l期大庆师范学院学报Vo1.34No.12014年1月JOURNALOFDAQINGNORMALUNIVERSITYJanuary,2014DOI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4.01.033从“高明"到“粗疏"——钱穆的阳明学研究述评石力波(陕西理工学院经法学院,陕西汉中723001)摘要:钱穆在宋明理学研究领域,初喜阳明学,后尊朱子学,总是力图绾结经学、史学与理学,最后走近朱子学是自然的。但是,钱穆对阳明学却有着前后截然不同的看法:早年说阳明“高明”,晚
2、年却说阳明“粗疏”。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钱穆对阳明学的研究都是基于一个固定的立场,且总是从一个单一的视角去介入,这与其在研究中总是渗入较为强烈的情感因素有着重要关系。关键词:钱穆;阳明学;朱子学;良知作者简介:石力波(1972一),女,黑龙江林甸人,陕西理工学院讲师,博士,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图分类号:C09,K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063(2014)01—0130—06收稿日期:2013—06—21钱穆是一位有着鲜明理学特质的史学大家。《朱子晚年定论》的裒集,亦可谓始终未能摆脱朱
3、对于宋明理学,他最重视的是朱子学和阳明学:熹的牢笼。同时罗钦顺即已指出其极易觉察的几“余治宋明理学,首读《近思录》及《传习录》,于后条错误。稍后陈建特著《学部通辨》详加指摘,几书尤爱好。及读黄、全两《学案》,亦更爱黄氏。因于体无完肤。从来以一代大儒、一代宗师来写一本此,于理学各家中,乃偏嗜阳明。⋯⋯及民国三十书,总没有像此书般粗疏的。这里自应有一套学问三年在成都华西坝,病中通读《朱子语类》百四十思辨工夫,却非守仁所提致良知,知行合一,立诚,余卷,又接续《指月录》全部,因于朱学深有体悟。事上磨练这几句话所能
4、包括。守仁之学究近陆九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二年,写《中国思想史》及《宋渊。朱熹说‘九渊之学有首无尾’正指此等处。所明理学概述》两书,于旧见颇有更变。及一九六O以,后来王学流弊,也正在有首无尾,空疏不年赴美讲学耶鲁,始创为《论语新解》,前后三年,读书。”。逐章逐句,不惮反复,乃知朱子深允。”_】¨他前期认为阳明“高明”,后期却认为阳明“粗这也就是说,钱穆早年是“偏嗜阳明”,而晚年疏”,那么,具体他的哪一种看法更切合阳明学的是“乃知朱子深允”,且与他晚年归宗朱子形成鲜实际,他对阳明学前后截然不同的看法又能说明什
5、明对比的是,他对阳明的认同是随着对朱子认同的么呢?笔者拟就钱穆对阳明学研究的文字进行分加深而呈递减的趋势。下面两段文字就分别代表析,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解答。了他对阳明学前后截然不同的看法:“阳明只说心一、钱穆的阳明学研究概述无无念时,天机不息,一息便是死;除非槁木死灰,耳聋目盲,如何能不闻不见;只待闻与见,此心与外(一)“高明”的阳明学物便同时分明。故说‘心无内外’,只须在‘事上磨《国学概论》是钱穆在1928年写成的著作。练’做工夫;这是王学折衷朱、陆,打通心物内外两其中,在谈到阳明时说:“及阳明出,单提
6、‘致良知’端的精神所在,这里才见得是阳明精一之训。阳明一语,从行事着眼,而后‘吾心’之与‘外物’,‘居平素教人,只指点出天理、人欲的分别,不再主张有敬’之与‘穷理’,皆可以沟贯而无阂。盖明道、象内心、外物的分别,这是王学的高明处。”l2h‘他这山偏于内,其失也涵养持守而无进学,不免于空疏。130伊JI【、晦庵偏于外,其失也记诵博览而无凑泊,不免不仅如此,在早年的钱穆看来,阳明的“知行于支离。惟阳明即本吾心之真诚发露,而一见之于合一”对整个学术史的发展来说还具有非同寻常行事,即知即行,相寻而长,乃可以超乎居
7、敬穷理之的意义,因为他解决了北宋以来难以解决的学术难上,而收心物兼济、内外交尽之功也。故言宋明理题:“阳明所谓的‘知行合一’,岂不即是北宋传下学者,濂溪、横渠穷极于宇宙万物本原一派,终不免的一个‘敬’字?所谓的‘致良知’,岂不是北宋传为断港绝潢。虽朱子格物补传之说,汪洋恣肆,汇下来的一个‘义’字?但北宋以来所谓的‘敬、义夹为大观,亦复非朝宗所极。而明道‘识仁’之意,至持’,本来分成两橛的;此刻到阳明手里,便浑化为姚江出而言‘致良知’,乃然后心物兼赅,体用一一了。’’[]源,为可以无遗憾也。故理学之有姚江,
8、如百川之以上是从一些具体学术命题着眼分析阳明学,赴海,所谓不达而不止者也。”_4而对于阳明学整体精神的把握,对阳明学的解读方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早年钱穆对阳明是极为法,钱穆这样说道:“讲理学最忌的是搬弄几个性推崇的。他用“百川之赴海”来比喻阳明学的出理上的字面,作训诂条理的工夫,却全不得其人之现,无疑认为阳明学已集理学之大成。在那时的他精神所在。次之则争道统,闹门户。尤其是讲王看来,阳明之前的理学诸贤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学,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