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ppt

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ppt

ID:52919623

大小:1.69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4-14

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ppt_第1页
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ppt_第2页
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ppt_第3页
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ppt_第4页
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FDS团队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反应堆技术研究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报告人:吴宜灿编号:5.4f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导师培训班•合肥•2008年11月13-15日(理解+体会)报告目的:汇报情况交流体会寻求合作FDS团队文化理念团队造就实力·实力决定未来实力持续发展(目标)积极掌握先机(态度)交叉赢在创新(方法)合作无坚不摧(基础)国际领先(各项科研的目标)人人优秀(人才培养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各项工作的原则)多学科布局(工作的特点)工作就是快乐(倡导的人生观)团队造就实力,实力决定未来(发展的口号)理念核心:理念实践:主研专业:核科学技术(

2、反应堆物理及技术)生物物理学(医学物理与计算机应用)毕业研究生情况:(5年内)毕业博士25人,在学博硕生~20人(导师组指导)5人次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0余人次主持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人晋升为教授/研究员/博导/学院副院长,5人大校军衔10余人晋升为副教授/副研/室主任/系主任招收研究生专业:核物理、核工程、核技术、应用物理热工程、材料学、机械、安全工程、军事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生物学、医学技术数学、计算机、电子、自动化兼职教授:中科院、中科大西交大、北科大、合工大自我介绍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什么?什么是?如何培养?(理解+体会)为什么培养创新型人才?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回顾

3、理解为什么培养创新型人才?研读书本能力及应付考试能力较强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动手能力较差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国际竞争力不强、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率不高实例:出口一台DVD32美元(成本18美元+付给外国专利费13美元),利润只有1美元!结果现状原因中国的学生比国外的学生笨吗?老师=教书匠?中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落伍了吗?谁该反省?2008年“第五届世界华人论坛”上,在不同领域成绩卓越的近二百位华侨华人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呼吁:中国亟待培养创新型人才。什么是创新?企业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经济效益)(思想理念)(科技知识)(权利稳定)关注点不同,对创新的定义也不同探索未知领域获得创造性成果+

4、创新=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合理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其专业领域相结合能力能开发出创造性成果综合性人才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创新型学习传统:理解和接收创新:寻求和发现◆创新型思考:爱好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逻辑性、周密性洞察力、预测力(事先设计能力)个性独特、自信心强+灵活性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I.前提建立信心II.动力课题目标综合性III.基础跨学科知识和氛围IV.优势条件团队合作V.根本导师心态(通过学科交叉)创新重要特征:知识组合+交叉应用(创新本质是一种思维,它的实现的每一步却是已知的)近百年334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近半数项目是多学科交叉取得实例:物理学+生物

5、学+化学,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师兄师姐成功的案例(良性循环)I.建立信心是前提有信心才有热情,才能坚持导师信息、学生信心II.课题目标综合性是动力反应堆新概念-原理创新精确放射治疗系统-应用创新两个实例:聚变反应堆新概念热交换器发电或供热燃料循环等离子体包层屏蔽线圈电循环中子n辐射热氘、氚He粒子热偏滤器n+LiTHe氚D+T核物理电物理热物理电磁学力学材料学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经济学……学科交叉原理创新聚变-裂变混合包层概念设计第10届聚变堆材料国家大会特邀报告交叉规律:聚变:丰中子,贫能量(氢弹原理)裂变:贫中子,丰能量(原子弹原理)交叉知识:核裂变物理、核聚变物理聚变堆芯裂变包层1

6、4MeV中子U/Pu/MALi200MeV能量2.高温包层概念设计第8届国际聚变核技术大会特邀报告交叉规律:结构材料难耐高温,高温材料难耐高应力交叉知识:磁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热物理,核材料学1000℃350℃700℃精确放射治疗计划软件系统肿瘤靶区重要器官重要器官正常组织辐射源辐射源临床实际:多目标(核物理、数学、计算机、医学、生物学…)CT影像数据计算模型体元模型栅元模型将体元合并成栅元AirLungtissueMuscletissueCancellousboneAdiposetissueCorticalbone医学影像Voxels模型栅元模型MCNP输入文件学科交叉应用创新五维人

7、体建模与快速精确剂量计算多目标优化计算与智能定位美国核学会2007年度会议特邀报告安徽省科技成果一等奖5000万产业化投资III.跨学科知识和氛围是基础1.导师跨学科知识背景营造跨学科氛围、把握大方向2.学生自身跨学科学习知识融会贯通、交叉应用3.他人合作跨学科研究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凭空难以想象创新IV.团队合作是创新的优势条件创新需要多知识、多技能共同作用来完成(个人经历、时间、才能有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