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鉴定培训课程之葬玉的种类划分—元实珠宝学院.pdf

玉器鉴定培训课程之葬玉的种类划分—元实珠宝学院.pdf

ID:52906464

大小:80.3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31

玉器鉴定培训课程之葬玉的种类划分—元实珠宝学院.pdf_第1页
玉器鉴定培训课程之葬玉的种类划分—元实珠宝学院.pdf_第2页
玉器鉴定培训课程之葬玉的种类划分—元实珠宝学院.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玉器鉴定培训课程之葬玉的种类划分—元实珠宝学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葬玉的种类——元实珠宝玉器鉴定培训学校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群的丧葬观念已经形成,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出现了“玉敛葬”的现象。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倡“君子贵玉”“君子无故外服,玉不去身”。汉代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贵玉”的思想,皇室贵族不仅午前求不离身,死后也以大量的玉器随葬。古人认为玉石具有使尸骨不致朽腐的特殊功能,因此葬玉在出土的汉代玉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此所说的葬玉,主要是指殓尸用的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主要有玉冶、玉握、玉塞和玉衣破内服挂等。葬玉的品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陪葬之用,即将死者生前使

2、用的玉或专门为死者制造一些玉制品随死者葬于墓中,或是让死者灵魂得到安慰,或是让死者进入阴间仍能飞黄腾达、高官厚禄;第二类是专门的丧葬器,古人迷信“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丧葬品的主要品种有:(1)玉衣:有称玉匣或玉柙,用金丝银丝或铜丝将上千块小玉片联串而成的衣服。玉衣起源于汉朝,分金缕、银缕和铜缕三级。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更次一级的用铜缕玉衣。据学者研究,汉代玉衣承自于先秦的“缀玉面饰”。所谓缀玉面饰,又称“玉覆面”,就是将玉片做成眉、眼、鼻、口等形状,以织物连缀,再覆盖在死者面部上,这是战国时代

3、最为流行的一种丧葬用玉。目前发现最早的缀玉面饰出土于山西曲沃晋侯墓中。不管是“缀面玉饰”还是“金缕玉衣”,其初衷应该说都是为了追求尸体的不朽。因为古人认为尸体入葬时会遇到水银浸泡,而水银遇玉就会凝固,所以以玉敛尸会使尸体不腐,从而有再生的可能。延至三国时代,战乱不断,盗墓盛行,厚葬之风渐趋衰落。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殓葬习俗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2)玉含:又称为“饭含”,是放入死者口中的玉器,含玉有蝉形玉、玉鱼、珠、玉贝等。玉含,多为蝉形,故又称“玉蝉”。考古发现,早在殷商时,死者口中就含有

4、贝。据记载,春秋时代死者口中含的是“珠玉”。河南洛阳中州路816号西周墓,在死者口中发现一件带孔的蝉形玉。玉蝉作为含玉,在汉墓中发现较多。据徐广称:“蝉,取其清高,饮露不食。人死后,不食和饮露,脱胎于浊秽污垢之外,玉石的种类图片不沾污泥浊水。这是战国以来死者含玉蝉的用意。(3)玉塞:堵在死者九窍(两眼,耳,两鼻孔,口、前后阴)的玉器。塞耳鼻、前后阴者一般器形如棒,横截面或六角、八角或圆形,一端略细,一端略粗,眼塞一般是片状,男子则套以琮形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就零星出土过耳塞、鼻塞和肛门塞,而完整的九窍塞则见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

5、中。刘胜的九窍塞包括眼盖、耳塞、鼻塞各两件,口塞、肛门塞、生殖器罩盒各一件,共九件。(4)玉握:握,又称“握手”,是指入葬时握在死者手里的物品。按《仪礼》记述,所谓握手,就是裹在死者手上的玄黑色布块,形状呈长方形,中间窄,两头阔,四角有带子。事实上,以丝织物作握的墓葬主要发现于南方,而北方墓葬中死者多以贝和玉石作握。据考古发现,死者手握物品的习俗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前述山东胶县三里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有31座墓主人手中握有条形蚌器、獐牙、玉镞器物和骨镞等。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作握的习俗渐趋流行。此时的玉握最常见的是圆柱形,中央穿

6、孔,宜于把握。西汉早期,玉握形制仍然没有固定,或以玉玦作握,或以玉刀作握。一直到东汉时,玉握则定形为玉猪,这一习俗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仍十分流行。北齐颜子推曾告诫家人,他死后要薄葬,不要有“玉豚”等葬器。由此可见,玉猪是当时必不可少的葬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