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905286
大小:4.60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0-04-14
《美术鉴赏《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印象派绘画主要追求什么上节课谈到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特别是库尔贝强调要画亲眼所见,以及巴比松画派在农村
2、对景写生的方法对印象派产生很大影响,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鲁昂教堂这是印象派绘画的经典作品之一,为了准确描绘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不同色彩效果,三年间莫奈连续画了50幅鲁昂教堂睡莲马奈爱德华·马奈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
3、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福列斯---贝热尔酒吧》《吹短笛的男孩》,画中描绘的是近卫军乐队里的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画家在探索形与色的统一时,注意到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在色彩上追求一种稳定的、几乎没有变化的亮面,然后突然转入暗部,将人物置于浅灰色、近乎平涂的明亮背景中进行描绘,用比较概括的色块将形体显示出来。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草地上的午餐画家在这幅画中表现一
4、裸女坐在林中溪边的草地上,与两个穿衣绅士(费迪南和马奈的兄弟-欧仁.马奈)作伴;左侧前景有一只翻倒的篮子,食物滚出篮外,又在后景的湖池边,添画了一个只穿衬衣的女人,俯身站在水里。这是一种精心安排的“野餐”,是画家为寻求色彩对比的大胆试验。德加与其他印象派画家不同的是,德加只在画室内根据记忆作画,并对当时的摄影术进行认真的研究,他不仅以新颖的构图和明快的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且以高度的写实能力,将飞逝的舞蹈之美生动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舞台上的舞女色粉笔画点彩派新印象派,或称新印象主义(是继印象派之后
5、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大碗岛的星期天的下午修拉红磨坊街的舞会雷诺阿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真正实现了西方美
6、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根本变革。代表画家塞尚、高更、梵高保罗·塞尚保罗·塞尚,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玩纸牌的人塞尚(法国)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
7、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时年他才37岁。高更保罗·高更,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梵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他的画作充满大胆的色彩,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代表作品有《讲道以后的幻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等。逝于马克萨斯群岛的法都—伊瓦。
8、思考题问题:印象派有哪些画家?问题:印象派对美术史发展具有什么的重大意义?推荐书目《印象画派史》(英国)约翰·雷华德著《梵高传》(美国)欧文·斯通著《艺术家通信录》(美国)赫谢尔·奇普著推荐书目《印象画派史》(英国)约翰·雷华德著《梵高传》(美国)欧文·斯通著《艺术家通信录》(美国)赫谢尔·奇普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