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900741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1
《题西林壁上交的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西林壁》教学设计马晓梅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句,领略庐山的神奇秀美。 2、借助注释、画面理解诗意。 3、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4、感悟诗句的意境美,探求哲理美。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过程:板块一:画面导入,解题意,明作者1.结合画面,揭示诗题。2.板书诗题,释题意,读诗题。3.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资料)【设计意图】:从学生感知的画面入手,直奔主题,激发学生对诗文的阅读期待,从而使他们逐渐进入诗的意境;简介作者,拉近
2、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为理解古诗奠定基础。板块二:整体把握,指导朗读1.学生自读诗句,读准字音,注意读准节奏。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如:“岭”“缘”等,,练读诗句。3.指导朗读并作适当的鼓励评价。【设计意图】:因为本首诗没有生字,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相互间指正,读好,也能落实互相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培养。)板块三:理解诗意,感悟意境1.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的意思。2.质疑解疑,读出不懂的诗句或字义。【设计意图】结合注释,准确、全面地理解诗意;发挥想象,将古诗在脑海中转化成画面;再通过诵读,由浅入深,体悟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唤起情感共鸣,开启
3、艺术想象力,达到情感、能力并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板块四:领悟诗情、思考哲理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设计意图】:强化难点的突破,变深奥的道理为学生的内化动力。2.诗人为何“不识庐山真面目”?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设计意图】:当书本上的知识已无法更好地证实猜想时,当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高涨时,
4、我适时地点拨,使他们的探究很自然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一个更广阔、更丰富的学习语文的世界展现在他们的面前。4.明理:看山如此,看人看事也如此,只有全面的、多方面的看,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正应了那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板块五:诵读巩固,总结全文1.配乐读诗。2.师生合作读。3.背诵古诗。总结全诗:这首诗不仅是对庐山秀丽景色的赞美,更蕴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我们要想对事物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就必须要全面地去对待。【设计意图】: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给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瑰宝。在这浩如烟海
5、的文化中,古诗一直闪耀着璨灿的光芒,引导学生去诵读、赏析,加深他们对诗歌文学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板块六:拓展作业1.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指导“缘”的写法。2.推荐阅读:《游山西村》、《观书有感》、《望岳》等哲理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