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ID:50381931

大小:5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08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3、体会诗中所包含深刻哲理。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学重难点:1、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2、背诵并默写古诗。教学设计:一、导语(由介绍诗人入手)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灿烂的古文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后世人们的不断探索,反复学习。而古诗文则像是这个巨大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熠熠生辉,永放光芒,创造出这光辉文化的先人们更是名垂千古,令人佩服,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认识一

2、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出示:宋苏轼)1、简介苏轼(重点介绍他的成就及诗风)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诗。(出题解题)3、简介诗的生成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在苏轼四十九岁时,当时已经被贬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时,途经江西庐山,庐山的奇美秀丽景色让他诗兴大发,作了五首记游诗,这首是最后一首。二、学习古诗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设计意图:因为本首诗没有生字,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相互间指正,读好,也能落实互相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培养。)(

3、2)指名读,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3)全班齐读古诗。2、再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A、根据“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小组要说明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B、在学习过程中,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师巡视,对各小组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2)反馈小组学习情况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现在老师想听听来自各小组的汇报,告诉老师你们读懂诗意了吗?小组运用了什么好办法理解诗意的?(指名各小组代表说,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及时表扬、推荐好的方法)理解“横

4、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让学生运用简笔画描述。岭峰(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形象认识能较快帮助他们区分理解。)出示小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在远处_______,在近处______,在高处_______,在低处______,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此项练习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诗意,降低理解难度,同时又落实了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庐山的变幻莫测)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指名读读这句诗,并说说

5、诗意。理解“缘”并指导写法。纟缘(右上部分是两笔:撇折横折)师:此山是指哪儿?作者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生:因为他就在庐山之中。生:因为他就在庐山之中,所以视力受限,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生:因为他离庐山太近了┉┉(1)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慨的语气。1、复读古诗,结合实际体会诗中所含的哲理。师: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生结合实际举例说说)那么,你们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说庐山吗?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了吗?(有了前面的例子作铺垫,学生很快

6、就能说出:要想全面认清一个事物,必须要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多角度观察。)(2)出示练习2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悟出的道理)(设计意图:强化难点的突破,变深奥的道理为学生的内化动力。(2)指导朗读。2、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小结。板书设计:题西林壁横岭峰侧各不同远近高低全面地、客观地《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感情朗读并背诵、

7、默写古诗。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3、体会诗中所包含深刻哲理。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学重难点:1、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2、背诵并默写古诗。教学设计:一、导语(由介绍诗人入手)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灿烂的古文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后世人们的不断探索,反复学习。而古诗文则像是这个巨大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熠熠生辉,永放光芒,创造出这光辉文化的先人们更是名垂千古,令人佩服,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认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出示:宋苏轼)1、简介苏轼(重点

8、介绍他的成就及诗风)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诗。(出题解题)3、简介诗的生成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在苏轼四十九岁时,当时已经被贬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时,途经江西庐山,庐山的奇美秀丽景色让他诗兴大发,作了五首记游诗,这首是最后一首。二、学习古诗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设计意图:因为本首诗没有生字,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相互间指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