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doc

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doc

ID:52876825

大小:6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31

上传者:U-7604
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doc_第1页
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doc_第2页
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doc_第3页
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doc_第4页
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一、“内涵发展”原义:通过学校内部挖潜的扩张模式“内涵”与“外延”是逻辑学的一对范畴,原义指概念的两种基本属性。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则是所指对象的范围。,‘,我们所使用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包括“内涵性发展”、“内涵型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等各种用法)和“外延发展”(包括“外延性发展”、“外延型发展”和“外延式发展”等各种用法)都是从这里借用来的。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所说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都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而没有给以精确的规定。最初人们使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偏小,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办学效益太低,不具有规模效益。当时衡量办学效益的主要指标是学校校均规模和生师比以及生均成本,研究表明这三者都很低。在此基础上一种发展思路产生了:高等教育应该扩大其内涵方式来获得发展,具体而言就是提高生师比,提高单位规模效益,从而降低生均成本。这在当时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即不增加多大的投入,即可使在校生规模获得很大提升。显然这种发展思路 是与主张新建高校来增加招生规模的思路相对的,后者主张通过增加高校数量的方法被认为是扩大高等教育外延的方法,而前者在不增加高等学校数量情况下增加招生规模的方法则是增加高等教育内涵的方法。于是高等教育的内涵型与外延型发展概念就此提出。当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直接任务就是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但在高等教育投入不能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来扩大招生规模呢?人们自然会想到能否通过学校挖潜来扩大招生。如果可行的话就会节省了大量的因新办学校而必须的巨额投资。研究结果也确实证明了我国高等学校提高办学规模还有很大的空间。于是高等教育的内涵型发展思路就此确定下来。.“内涵型发展”就是指在不增加高校数的情况下通过学校内部挖潜来扩大招生规模的发展形式,而“外延型发展”则指通过增加高校数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形式。可以说,“内涵型发展”一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直到90年代结束的发展主调,它与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的方针是一致的。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学校开始了大扩招,短短的几年时间使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起来,高等学校开始人满为患。面对高校的巨型化趋势,许多高校在管理上都出现了严重不适应的状况。许多学校为了接纳新生,缓解校园紧张局面,不得不新辟校园,而多校区管理则成了很 大的麻烦。面对这种状况,一些教育专家提出高等教育要改变发展思路,应该从“内涵型”转向“外延型”,以适应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的要求。[2]与此同时,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即今后高等教育重点发展高职层次,培养社会需要的大批应用技术人才。为了激活高职教育发展潜力,国家将高职学院的审批权下放到地方。大批民办高职院校也在这个时期诞生了。种种政策措施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出现了重大调整,即从高等学校内部扩充挖潜的发展方式转向新建高等学校的方式,也即开始采纳外延式发展思路了。与此之后,大批新建高校特别是为数众多的高职院校、应用性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以及民办高等学校开始陆续出现。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内涵也发展了,即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国家办学了,而是增加许多新的办学成分,特别是民间力量办学的成分。高等学校的类型也增加了,出现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独立民间办学和公办与民办合作的二级学院以及与境外合作办学等形式,此外还有网络学院等。这确实使高等教育内涵丰富了许多,但这些都不属于“内涵型发展”范畴,而是“外延型发展”的表现。二、新时期内涵发展:以质量提高为核心的增长模型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人们对高等教育质 量的担心与日俱增。人们在怀疑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发展是否真正值得。尽管社会上对高等教育质量上升还是下降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高等教育的师资质量上不去,办学质量就难以保证。对于大批新建院校而言,他们不仅存在师资短缺问题,而且大批教师都是新手,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积累,这无法让人们不但心它的质量。此时人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看法更为理性化了,即认为高等教育发展不单纯是数量的扩大,还必然附带着质量的保障。而没有质量保证的发展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高等教育发展观开始从重视数量扩张转向重视质量提高上来。这一思想很快就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为此,传统的“内涵型发展”与“外延型发展”的概念含义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今天,内涵型发展的主要意思就变成了以质量为主导的发展,以区别于为扩大规模为目标的数量式发展,而追求数量增长的办学思路是一种外延型的发展。现实中,人们对以数量为主导的发展思路颇多微词,人们把高等学校的招生腐败、高收费、乱收费等统统视为这种发展思路的结果。大家认为,因为要增加招生数量,所以各方面的控制都放松了,于是就出现了一定的混乱。这说明招生环节必须进行严格控制,人们对质量的关心必须受到关注。提高质量的思路就是进行办学资质评估,增 加优质师资的教学投入,推行新的学生评教制度。这种与传统的重视数量、重视外在效益的发展思路不同,被认为是新的内涵型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思路就是重视教学质量,重视学校的内部效益。这实际上也是鼓励学校要炼好自己的内功,提升自己的办学品质,即充实自己的内涵。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外延式发展。可见,这时人们关于“发展”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发展”的内涵就是指数量的扩展,规模的扩大,包括总体规模的扩大和单位规模的扩大,以入学机会提供的总量作为发展的衡量指标。现在的“发展”明确提出了质量保证这一基本要求,注重学校办学品质的提高。“内涵型发展”概念就是把这一新的发展观作为自己的注释。当然,过去在谈论外延式发展或内涵式发展时并非完全没有照顾到质量因素。因为大家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即认为大学的办学质量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办学经验的积累,而短期内的办学质量是不可靠的,因此通过老校挖潜的办法既提高了办学效益,又保证了质量。因此这是内涵型发展。这时的内涵型发展实质上是内在含量增加的意思,即在质量不变的条件,数量增加了,弥补了原来的含量不足的欠缺。而通过增加新的高校的发展道路一则需要高昂的投入,二则新的学校需要办学经验积累,因而质量无从保证,这种发展没有增加高等教育的内在品质,反而有淡化 品质的嫌疑,而它仅仅是规模的扩大,办学效益和质量等内在成分没有增加,所以是一种外延式的发展。而在实际执行中,通过内部挖潜方式如果“失度”也会不伤及质量。今天,人们感到这种以数量增长为主导衡量指标的发展观念有重大的偏失,因为这种发展衡量的仅是“外在的”衡量,而缺少对“内在的”衡量,外在的指标只有数量指标,而无质量指标。所以这种发展仅仅反映规模扩大,不能反映规模扩大的结果如何,因而是一种“外延性”或“外表的”发展,如此就可以看出人们对“外延性发展”所持的否定态度。而人们所期望的“内涵型”发展是以一种以质量提升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自然而然,在这个时候,外延性的发展就不认为是一种理想型式的选择,只是一种方式或表现形式,而内涵性发展代表一种比较理想的发展型式,因此仍然用“内涵型发展”来指代。从“型”到“性”或“式”的概念字眼的少许变化代表了人们发展观的变化,即人们用来指代一定的理想类型的时候要冠以“型”,即表示“模型”的意思,当一种发展方式与人们期望有很大差异时则不用“型”来表示用采用更为中性的字眼来表示,如“外延性发展”、“外延式发展”,换言之,人们已不把这种发展方式作为追求目标。可以看出,今天强调以质量为主导的发展是对过去以 数量为主导的发展选择的纠正,但这并不意味着数量上停止增长,而是要以质量保证为前提的扩张,其实质就是反对盲目的数量扩张,反对把数量扩展作为绝对目标,要求在质量、规模、效益和速度之间实现均衡。可以说,新的内涵型发展概念指的是一种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三、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开始指向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从原则上说,没有人不同意高等教育发展要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如何达成这种发展状态。今天人们重新提出“适度发展”的概念来。这时的“适度”是针对前一时期的发展速度过快而言的。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认为适度是一个比较量,是以经济发展速度相比较的量,他提出了高等教育要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原则,认为这是由教育发展具有周期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决定的。他同时还指出,“适度”不是一个绝对值,还必须以实际发展的结果进行调整。比如前一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太快,现在就应该降下来,因此不能笼统地说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要超前于经济发展速度,而是说总体上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要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速度,其中也包括在一定情况下要适度降低发展速度或可能低于经济发展速度。[3]总之,适度超前发展是一个总体原则,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如此看来,把握适度超前原则需要高超的技巧,必须建立在对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基础上。然而要做这样的科学评价并非易事。 除规模和速度难以科学判断和有效控制之外,人们感到真正困惑的是质量问题的判断。比如对于前一时期的超快速度的增长,许多人都认为质量出现了严重滑坡,但很难提出具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所以经常听到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是质量严重下降,一种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