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doc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doc

ID:52825080

大小:4.36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30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doc_第1页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doc_第2页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doc_第3页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doc_第4页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一)、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类型(二)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特点(三)、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四)、以环境行为评论校园设计(五)、总结调研人:张露班级:13级景观设计1班学号:201306314009指导人:葛老师时间:2014.12.16摘要:简述了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动特点。对校园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的空间组织及行为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查,并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实例讨论了行为参与和空间交往、环境品

2、质与行为活动以及行为的负效应过程等问题。并进一步从满足人的行为角度出发,对提高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校园户外空间环境设施布局分明,生活区域与教学区域安置合理(如图—校园平面简图)(一)、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类型1.必要性活动指必须或不得不参与的活动,如上下课、吃饭、睡觉等日常活动,这类活动大多与步行有关,没有选择的余地,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宿舍、食堂等。2.自发性活动指自愿的,有合适的时间和外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活动,

3、如散步、户外阅读等,(如左图—小提琴岛)这类活动与外部环境关系较大,只有物质条件,场地吸引力大时才会发生。3.社会性活动其发生条件最高,需要他人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如游戏、交谈等各类公共活动及社会活动,改善环境中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条件,会间接地促进社会性活动。(二)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特点1.规律性学生在校园中的活动有赖于各级各类校园设施,如上下课、吃饭时间,活动规律性和阵发性强,人流量大而集中。各类相关设施如能合理配置相互靠拢,有利于缩短步行距离,提高效率。(如图)一部分宿舍与商贸楼靠拢,一部分

4、宿舍与食堂、超市靠拢。2.多样性大学生生活还包括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学术活动、社团活动以及文体活动。随着大学生与社会的日益接轨,学生生活将日益丰富,对于大学生环境要求更为多样化。(如图)锻炼区域:乒乓球台、篮球场;休闲区域:小提琴岛、桃花岛3.交往性随着技术革新以及多学科领域的发展,学生之间更注重相互间的交流与交往。同时通过交流拓宽知识面,全面的发展成为开拓创新型人才。4.集体性与独立性校园活动主要是以集体行为活动为主,同时也需要独立思考及自我评判的私密空间。(三)、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环境设

5、计1.提高交往空间功能的复杂性以往的下元环境功能分类十分单一,如教学楼只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宿舍楼只是学生休息的地方,没有可供交流的空间,影响了学生的交往;因此,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中应当将各类交往空间灵活的引入。(如图)是宿舍内的一块宽敞空地,和位于几栋女宿舍间的可供学生交流休闲的石桌凳,丰富了宿舍功能。2.注重交往空间“随意”的营造校园内交往空间的设计除了专用空间外,还应特别注重利用一些分散的小型休闲空间,供师生比较随意性的交流。(如图)分别是位于近湖楼旁和四教楼旁的小平台式空地,适当布置

6、了石凳桌设施,是师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交流。3.提高交往空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校园空间要吸引师生的参与,首先应当让他们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种空间秩序和结构的营造与学校的历史文脉、理文化特征、自然环境等密切相关。(如图)此岛名为桃花岛,位于卫星湖中。岛上种满桃花及多种可观赏性植物,其风景优美宜人,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符合心境的场所。4.提升交往空间的文化品位作为培育人才的校园,其交往空间的文化品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图)——小提琴岛,位于卫星湖畔,

7、是校园内的一块“绿心”。其景观设计独特,植物种类、层次丰富,与周围的环境融洽结合,且具有较强的空间组织功能和视线可达性;又适当布置了石桌凳可供师生休闲、学习。充分体现了交往空间文化品位的两大要点:生态,素雅。(四)、以环境行为评论校园设计1.优点:①校园设施分布合理;②有几处设计符合人喜欢抄近路的习性(如图)2.缺点:设计原则:以人为本,如果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则此处景观失去了它的价值。(如图)此块休闲地位于香樟大道旁临近卫星湖边,其地理环境不错,但由于处于大片竹类下终年不见阳光,即使环境宜人,但也

8、无法吸引学生前往。(五)、总结大学环境的建设应该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过程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其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校园户外学习生活场所。欲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对校园户外空间的使用行为模式和使用者的心理特征作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把握真正的空间行为需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