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良知思想论略

王栋良知思想论略

ID:5279862

大小:295.8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7

王栋良知思想论略_第1页
王栋良知思想论略_第2页
王栋良知思想论略_第3页
王栋良知思想论略_第4页
王栋良知思想论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栋良知思想论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卷第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月王栋良知思想论略张树俊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摘要王栋是王阳明的“良知”说的倡导者,他与王艮一样,一方面肯定王阳明良知说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反对“致良知”说的一个“致”字。王栋认为人的良知受蒙蔽是受人的气质、对良知的认知以及日用应酬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王栋还在王艮“百姓日用即道”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日用良知说。不过,王栋没有照搬王艮的理论,一方面,他把王艮的百姓日用思想推向极至。另一方面,王栋对王艮的百姓日用之学作出某种限定。所以他不仅对王阳明良知说进行了较大的修正,也对王

2、艮的良知说进行了较大的修正。关键词良知无昧;良知蒙蔽;日用良知;良知观;王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王栋(—),号一庵,字隆吉,王艮了重新解释:“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的族,弟泰州姜堰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家,泰州学派的核心人物。王栋十分赞赏王阳明的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良知”说,他认为,“阳明先生提掇‘良知’二字理矣。”这样一来,就由外到内,外化的“天理”为学者用功口诀,真圣学要旨也指示人心自然化为内在的“良知”,然后又由内到外

3、,内在的“良灵体,与《大学》‘致知’不同。”他一生也多以知”扩充为事事物物之理。不是主观到客观中去“良知”为教,并希望通过传授良知来净化道德。“求其理”,相反倒是主观使客观“得其理”了。因但是王栋的良知说与王阳明又有所不同,他在继承此,与其枝枝叶叶地在外面“穷物理”,不如日日王阳明良知说的同时,还对王阳明的良知说进行了夜夜地从内心“致良知”。所以他大倡“致良知”说。较大的修正。王阳明认为,当时的社会“纪纲凌夷”,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根源,就在于“良知之学不明”,一、良知无昧说只有“良知之学”才能使“天下可得而治”

4、。就人的认识问题,朱熹主张“于事事物物上穷什么是良知?王阳明说:“良知者,孟子所谓理”。王阳明认为朱熹的“即物穷理”的办法不仅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支离烦琐,而且还带有危险性。他说:“夫求理于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自然事事物物者,如求孝之理于其亲之谓也。求孝之理灵明明觉者也。凡意念之所发,吾心之良知无有不于其亲,则孝之理其果在于吾之心邪?抑果在于亲自知者。其善欤?唯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其不善之身邪?假而果在于亲之身,则亲没之后,吾心遂欤?亦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可见王阳明把封

5、建无孝之理欤?”纲常伦理的规范,由外在的超验的“天理”变成内为了摆脱这种危险性,他把“孝之理”从“亲在的主观的“良知”,“心之本体即是天理”,进之身”转移到“吾之心”,并对“致知格物”进行而把认识上的是非也纳入了伦理实践范围,变成与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树俊(-),男,江苏泰县人,中共泰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泰州市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www.pdffactory.com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主观上的好恶完全是一回事。这样就既肯定了封建‘

6、某近讲良知致。’并‘以日用现在指点良知’。”纲常伦理规范的普遍必然性,又避免了把“理”高王艮为什么把王阳明的“致良知”颠倒过来,悬于人心之上,“外心以求理”的支离繁琐的弊病。变成“良知致”?这主要因为王艮认为,“良知”所以,王阳明郑重宣告:“吾生平讲学,只是‘致是“知”,是人的知觉本能,而保持人的知觉本能良知’三字。”的原初状态,就是“致良知”。这里虽有王阳明以什么是“致”?王阳明解释说,所谓“致”,“良知”为知是知非的先验的判断力的痕迹,但王就是指良知“明觉”和“发用处”而言,简单来说艮重视的是“良知”的自然性

7、,而不是“良知”的就是“正念头”,把良知潜在的道德价值转化为现先验性。王艮把人性说成是“天然自足之性”,把实的人生价值。王阳明的“正念头”,本质上是要“良知”看作是人的一种知觉本能,且这种本能具人们去加强心性修养,体认天理,去除人欲,以恢有天然合理性。也正因为“良知”具有这种特性,复人的固有本心——良知。所以,他不仅强调致良所以“良知”“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无需加入知,而且认为这个“致”字必须“真诚恻怛”。他“人”的“意见”,不需人为安排,“凡涉人为,皆说:“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是作伪。故伪字

8、从人从为。”他认为在认知问题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上,“若智者见之谓之智,仁者见之谓之仁,有所怛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侧怛以从兄便是见便是妄。”显然,他把“良知”作为“自然天弟。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君便是忠。只是一个则”,暗合了作为物质利益的基本条件,成为天然良知,一个真诚恻怛。”王阳明的良知说对他的法则内容。他在与俞纯夫口授中指出:“天理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