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7885
大小:217.3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2-07
《《春秋》义例的形成及其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文化论坛!"##$·"!《春秋》义例的形成及其影响葛志毅!!〔摘要〕!汉代今文家攻驳《左传》不传《春秋》,古文家为强化《左传》的传经性质,努力缔构左传家的义例体系,因此《左传》凡例成为春秋学的研究关注重点。《左传》凡例由《左传》作者采辑相关史料撰成,并成为左传家说解《春秋》大义的义例体系核心。如果从形式上追溯其产生来源,礼例是其直接渊源之一,律例则是秦汉及其以后春秋家义例体系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关键词〕!《春秋》义例;《左传》凡例;礼例;律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2、##$)#",##"&,*-在有关中国古代经学的研究中,《春秋》义例之学一直是古今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以《左传》凡例作为立论端绪,具体剖析春秋家义例之学的形成由来及其在春秋学上的影响。一、《左传》的解经体系《左传》诠释《春秋》的解经体系,其形成、完善经历了一个过程。《左传》自身的成书问题外,其章句解诂及义例体系,主要发端于刘歆,至杜预而大成,后又得孔颖达的疏解发挥,使《左传》的内容为之彰显大明,因此《左传》及杜注、孔疏被誉为大有功于《春秋》,因为与之相关的春秋学因此而完备,如《四库全书总目》曰:“今世所传惟杜注、孔疏为最古⋯⋯有注
3、疏而后《左氏》之义明,《左氏》之义明而后二百四十二年内善恶之迹,一一有征。后儒妄作聪明,以私臆谈褒贬者,犹得据传文以知其谬,则汉晋以来〔*〕藉《左氏》以知经义,宋元以来更藉《左氏》以杜臆说矣。传与注疏均谓有大功于《春秋》可也。”唐修《五经正义》,孔颖达选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为之作疏,此后杜注、孔疏使《左传》取得《春秋传》的正宗独尊地位。由于《左传》在汉代已是今古文之争的重点,故《四库全书总目》之说难以杜塞今文家之口,随着今文经学在清代复兴,《左传》及杜注、孔疏重新成为攻驳的对象。首先有刘逢禄,本《左传》不传《春秋》之说,谓书法凡例皆刘歆所
4、窜入,《左传》传授源流乃刘歆所构造,并著《左氏春秋考证》及《箴膏盲评》以申其说。他说:“左氏以良史之材,博闻多识,本未尝求附于《春秋》之义,后人增设条例,推衍事迹,强以为传《春秋》,冀以夺公羊博士之师法,名为尊之,实则诬之,左氏不任咎也。观其文辞赡逸,史笔精核,才如迁固,有所不逮,则以所据多春秋史乘及名卿大夫之文,固非后人所能附会。故审其离合,辨其真伪,其真者事虽不合于经,益可以见经之义例⋯⋯其伪者文虽似比于经,断不足以乱经之义例⋯⋯事固有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者。余欲以《春秋》还之《春秋》,《左氏》还之《左氏》,而删其书法〔"〕凡例及论
5、断谬于大义,孤章绝句之依附经文者,冀以存《左氏》之本真。”就是说,刘氏虽然极力推崇《左传》的史学价值,但意在借此否定其与《春秋》的关系,即一定要把《左传》说成是不传《春秋》之史书。其后皮锡瑞益张大其说而发扬之,此氏不仅攻讦《左传》,尤其集矢于杜注、孔疏。首先皮氏严辨经史之异,他说:“故《春秋》一也,鲁人记之则为史,仲尼修之则为经。经出于史,而史非经也;史以为经,而经非史也。”又说:“经史体例,判然不同,经所以垂世立教,有一字褒贬之文。史止是据事直书,无特立褒贬之义,杜预、孔颖达不知此意,必欲混合为一,又无解于经传参差之故,故不能据经以正传
6、,反信传而疑经矣。”即谓《春秋》是经,《左传》是史,二者不能牵混。皮氏又明言《左传》自为一记事史书,所述〔作者简介〕葛志毅,大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辽宁大连!**$$""。万方数据"&&中华文化论坛&%’’$·%&本不为经而发,故汉代《左传》与《春秋》分行:“晋王接谓《左氏》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此确论也。”又曰:“据卢氏植,王氏接则谓囊括古今,成为一家之言,不主为经发。据高氏祐、贺氏循,则是并目之为史,是汉晋诸儒言左氏者,莫不以为纪事之书,所谓载记之传是也。故汉《左氏传》与《春秋》分行,至杜无凯作《集传》,始割传附经,妄生义例,谓传或先
7、经以纪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辨理,或错经以合异,一似左氏此书,专为解驳经义者。”即以传附经、解经完全是杜预强加牵合的结果。为证明《左传》是史非经,皮氏又进一步从褒贬义例的角度伸说之:“至于断烂朝服,则非特宋人有是言,自左氏孤行,杜预谬解,人之视《春秋》,莫不如是。专信左氏家经承旧史之说,一年之中,寥寥之数事,信手抄录,并无义例,则是朝报而已。不信《公》、《谷》家一字褒贬之义,日月名氏爵号有不具者,皆为缺文。万六千余字,而缺文百数十条,则是朝报之断烂者而已。如杜预、孔颖达之说《春秋》,实是断烂朝报,并不为诬。若不谓然,则当罪杜、孔,不当
8、罪宋人矣。”又曰:“《春秋》一字之褒,一字之贬,两汉诸儒及晋范宁皆明言之。《左氏》孤行,学者不信《公》、《谷》,于是《春秋》或日或不日,四时或具或不具,或州或国或氏或人或名或字或子之类,人皆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