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52839
大小:7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30
《试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和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和思考自2010年6月以来,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亦称“卓越计划”)工作启动至今,将近4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果。在''卓越计划”培养出了一大批与国际接轨的“卓越工程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的社会背景下,对“卓越计划”的实践之路以及“卓越计划”带给人们的思考进行了简要论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思考“卓越计划”将学校、社会、学生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学校和企业在共同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培养计划,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研究,“卓越计划”显示岀了其强有力的有生力量。一、“卓越计划”
2、实施现状中国在最近几十年间发展迅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并且正处在迈入发达经济实体阶段。从中国的城市修建这一点上就可看出,社会对“工科人才”的大量需求。“卓越计划”的实施,加紧了教学模式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出了一批更加和社会接轨的理论实践并重的人才,拥有着自身的特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卓越计划”在现阶段依然存在着较多诟病。以下就“卓越计划”的特点以及在实践之路中出现的诟病作简要阐述。(一)“卓越计划”的特点1.多样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一,经济在走多元化,行业在走多元化,企业在走多远化,高校在走多元化,人才也应该走多元化道路。“卓越计划”主要是培养面向“工业界”的人
3、才,但是,现在的“工业界”已经不再是过去简单的一个生产车间,一条生产线,而是各种各样。2•超前性国家在每一阶段的发展规划不同,需求人才也会有所区别。“卓越计划”不光是要培养专业人才,更应该根据国家产业调整,及时更新信息,为社会储备日后需要人才,使国家不会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滞缓国家发展脚步。3.创新性“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学生自主三者相互配合。创新意识不光体现在学生的创造力上,也应发挥于学校和企业之中。诚如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口月9日被公布于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公开课”上的工会十六大的经济形势报告,被媒体冠以“权威、轻松、活泼”的形容词。
4、摆脱了总理报告以往带给人们的“不苟言笑”的特征,这样“新式”报告方式更家被世人所接受。可见,总理在以切身演练给我们传递着一种信息一一创新的重要性。只有将学校创新的教育模式、教师创新的教育模式、学生创新的学习模式、企业创新的培养模式结合起来,才能使“卓越计划”体现出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完成其社会使命。4.国际性人才的需求不能仅仅止步于国内,还应走向国外,走向世界。“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出一批国际化的高等专业优秀人才,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国际性。(二)“卓越计划”的诟病1.“形而上学”的"卓越计划”在哲学理论中,“形而上学”被归属于“唯心主义”理论。我国的“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
5、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形而上学”现象。很多高校对于“卓越计划”的参与度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但是却没有做到真正的制定一套完善的相应的培养计划。而企业虽然响应着“卓越计划”的号召,却并不会将实操工作留给学生。于是,这样的一种社会现状就会很普遍一一高校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一批批学生就成为了观摩团的代表,被企业带着参观他们的生产车间、生产基地,等等。观摩数次之后,学生依然不知道亲手操作的感觉,企业也无法发掘优秀的学生。长此以往,不仅淡化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更使这样的教学变成一种既定模式,无法得到更新。1.未被普及的“卓越计划”在2010年的“卓越计划”启动仪式上,与会的企业代表仅
6、20几家,高校仅60几所,而对于拥有上千所高等“工科院校”以及成千上万家企业来说,这样的一组数字无疑有点“寒酸”意味,可以说,在2013即将接近尾声的今天,很多高校工科学生甚至不知道有着这样一个教育培养计划的存在。缘何未出现这样的情况,无法不引发教育者、受教育者、企业以及社会大众的思考,也表明了“卓越计划”的实践力度并不到位。2.不具特色的“卓越计划”十七大的召开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高等教育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临着改革,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的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成为了社会各界努力地焦点。但是,
7、由于我国具有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在改革中才会阻力重重。“卓越计划”的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延续了几千年,其思想对我国教育界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卓越计划”无疑有着自身长足的优势,现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但是要将“卓越计划”得到完全有效地实施并走出中国特色道路,摆脱西方模式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二、对“卓越计划”产生的几点思考“卓越计划”未来的发展会越加完善,也会越来越得到大众认可,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现阶段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