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46720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0
《激活《品德与社会》,培养优良好品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激活《品德与社会》,培养优良好品德《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而在德育教学中,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感情、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体现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一、品德培养回归社会长期以来,我们在德育认识和实践上存在一定问题,突出表现在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
2、人们的生活剥离出来,割裂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人的道德是根据个体生命的经验、经历、感受和体验不断生成。因此,德育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教育是一种生活,道德教育为了生活,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道德教育就是引导儿童从当下的现实生活逐步走向未来的可能生活。人们是为了生活而提升、改善社会的道德,培养个体发展的品德,并不是为道德而道德。同样,社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提高与发展也是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总之,品德的培养所遵循的是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品德课与自然、生活、劳动、社会等课的综合就意味着人的品德与人的生活的内在联系。二、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基础只有关注儿童的现
3、实生活,才能真正有效的实施教育。我们要力求做到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促进学生在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并注重使其在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自己,构建其与外界的联系,德育才能有效。三、积极引导儿童生活是关键“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是受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影响的,其中有正面影响也有
4、负面影响,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少儿时期由于认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对一些社会行为、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的认识往往出现片面、模糊甚至错误的看法。教育者在引导儿童生活方面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儿童只有在教育的引导下才能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四、活动和游戏、感悟和体验是途径活动性是《品德与社会》的一大特点,教材倡导在实施中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和体验。即教学重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组织好各种主体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学,在感悟、体验中提高。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提出问题,这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基础。如让学生认识《我爱我家》,只有当他们提出了“
5、我的家很温暖?”、“为什么爱你们的家?”等等一些问题时,再引导学生尊老爱幼才有意义。否则,走马观花,面面俱到,学生感受不会深刻,收获自然也不会大。其次,要注重活动、游戏中的感悟和体验。如学习“守规则”时,先要让学生通过做游戏体验规则。当学生感受到“规则是使大家愉快游戏的保证,大家都必须遵守”时,产生了守规则的心理感应,再引导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等,学生才会积极的去遵守规则。品德评价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进行评价,以纠
6、正不良品德,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巩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方式。五、多元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应和不能去做的,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善恶观。(二)、调控作用。通过扬善惩恶,使学生认清自己思想言行的错误及其后果,及时中止和纠正不良行为,(三)、激励作用。通过反馈和强化,形成正确的动力方向,使良好的品德得到不断巩固。小学思品评价的实际是属于肯定性评价的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属于否定性评价,而其中对多数学生具有普遍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的是表扬和批评。通过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给予积极向上的动力,使其向更高的目标
7、迈进。通过批评,可以促使学生反省,认清自己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向,唤起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力量,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变失败为成功。俗话说:“看人下碟”“看风驶船”,对学生进行评价,必须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不同的时机、场合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对全班学生都有教育意义的,就要在全班公开场合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