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至味于淡泊--兼论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艺术境界和影响

寄至味于淡泊--兼论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艺术境界和影响

ID:5272483

大小:303.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寄至味于淡泊--兼论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艺术境界和影响_第1页
寄至味于淡泊--兼论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艺术境界和影响_第2页
寄至味于淡泊--兼论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艺术境界和影响_第3页
寄至味于淡泊--兼论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艺术境界和影响_第4页
寄至味于淡泊--兼论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艺术境界和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寄至味于淡泊--兼论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艺术境界和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0卷第4期2008年7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ournaIofTianjinVocationaIInstitutesNo.4V01.10Jul.2()08寄至味于淡泊——兼论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艺术境界和影响邢泽静(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300221)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晋代杰出的诗人。界的表现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陶渊明;意境;意象;归隐;淡泊中图分类号:1222.8文献标识码:A他的《饮酒》组诗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从意境的营造到对精神世文章编号:1673—582x【2008)04~0087一0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仿佛已经成了陶渊明的

2、代名词。而每当人们想起这位东晋伟大的诗人,眼前也总会浮现他笔下由村墟烟火、倦鸟飞还等意象构成的清幽雅致风光。那美丽的景致中蕴涵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衷爱和对心灵家园的探索与追求。陶渊明的诗歌以及他的人格力量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他的评价还有隐逸诗人,靖节先生。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盂嘉做过征西大将军。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陶渊明处在

3、一个晋、宋易代的时期,政治的黑暗,阶级斗争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青年时期怀有大志,但是后来和黑暗现实一接触,便使这种思想发生了变化。中年时期为饥寒所迫,曾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时期完全过着躬耕的生活。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两篇。他的田园诗风格平淡、自然,语言简洁、含蓄,浑厚而富有意境,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其中艺术特

4、色最为突出的当属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该诗约写于诗人归隐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417年。面对篡权和动乱的年代,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秩序,还有当时虚伪污浊的官场,亦仕亦隐的陶渊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坚定了终身隐逸的意志。自然真淳的田园生活使他冷静、和平,几近静穆,能够在超越世俗尘嚣的更高境界寻求心灵的自由和净化,在感受大自然群动群息的过程中领悟自然,适应天性。本诗表现的正是诗人“复得返自然”之后那种恬淡超然,与万化冥合为一的真趣。一、以情体物。融兴寄于自然美做为情感语言的最高体现形式,诗歌在

5、内容上的含蓄和凝练应归因于其意象的象征性。本诗中出现了“菊”、“南收稿日期:2008一叭一10作者简介:邢泽静(1973一),女,天津市人,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学士,主要从事人文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87·山”、“山气”和“飞鸟”等意象,而这些绝不是诗人在简单地描述居所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反,却是诗人经过精心筛选后确定的最能引起自身思想共鸣,体现内心情感的景物。菊花历来被盛赞为花中君子。当秋风乍起,群芳凋残的时候,唯有它在秋阳下尽展风姿。其孤傲脱俗,高标独立的花品与诗人抗心尘表、蔑视世俗的人品相契合,因此深得诗人偏爱。陶渊明在《饮酒》之七也写到:“秋菊有佳色,霜露堕其英。泛此

6、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早在先秦文献中就有《论语》对菊花的“后凋”之叹,屈原《离骚》中又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菊花代表了一种品格和修养。对菊花的喜爱则体现了对高贵品性的趋向和追求。唐人韦应物也曾在《效陶彭泽》诗中写到:“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华。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明确指出菊花经霜奈寒的属性正是诗人高洁品性的象征。陶诗中常有“松”、“菊”入景,如“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松柏虽然冬夏常青,然而并非不知时令变化,霜雪之寒岂能无感?作者以松柏比喻自己的卓然独立,自己和松树一样本性如此,不会随四时的变化而改变自己,显示出

7、独特的个性。此外还有“南山”之静默,“孤云”之高远,“飞鸟”之散淡,无不是诗人精神追求和内心情感的寄托。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对这些审美客体的选择和关注,体现出陶诗注重兴寄的艺术风格。有人认为陶渊明的诗文渗透着“人的觉醒”意识,也就是说,人不光要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非常重要。当我们再次念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时,便感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舒展。试想遍地黄花,随意采摘两支,不经意间已有“暗香盈袖”,何等闲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