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17038
大小:8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9
《(二)、矛与盾的集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周第()课时累计第()课时设计教师:姚一蕾执教教师:姚一蕾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意见课题:矛与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知识: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能力: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情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
2、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3、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4、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具准备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师生)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师生)3、准备好相关的挂图和词语卡片。(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
3、书:(范写“矛”与“盾”)矛进攻盾自卫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11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设计意图:课堂没有直接完整的呈现课题,而是借课文插图展开教学,逐步呈现课题,让学生在“说、写、猜”的活动中轻松有趣的走进文本。“矛”和“盾”这两个字是
4、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这两个字的字形又有一定难度,意思也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通过看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语境中掌握“矛”和“盾”,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教师的板书示范,化解了字形的难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自由读课文。3、小组交流(1)互相提醒容易读错认错的字词。(2)想办法记一记要求会写的生字。(3)组长安排组员分段朗读,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指导。(4)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纠正发音。(5
5、)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能自行解决黑板上的哪些问题,先在小组里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能自行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回答,解决一个,擦去黑板上的有关问题。2、课件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读的新词有:集合紧张
6、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战场长处首次胜利者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乱作一团庞然大物左抵右挡难以招架3、运用练习(1)选用上面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a.中国乒乓球的国手们在奥运会上(11)。对方队员面对强有力的进攻,虽然(),但最终(),败下阵来。b.当猎狗这个()出现在受伤的小鸟面前是,小鸟吓坏了。(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子。设计意图: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厚积才能薄发。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生的语言会变得生动、具体。对于新词,不仅需要理解,更需要学会灵活的运用。此外,根据学生学习注意力时间分配的特点,适时组织学生抢记词语能消除大脑疲
7、劳,以便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四、指导书写,完成作业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1、认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按结构归为一类读,可以选后鼻音或前鼻音的字读,也可以组词读。2、本课生字以左右结构的字占主要比例,因此要重点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难点落在“集”上,右上四横,上部要写得紧凑。3、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注意写字姿势。五、课外延伸,阅读资料坦克:又名战车。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力和坚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乘坐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1916年,在第
8、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早使用坦克参加战役。其实,坦克是一名战地随军记者发明的。设计意图: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天地就有多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使精读与略读在课内得到有机结合,使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提升,适时让学生感到课本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