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1572
大小:2.27 M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成语误用现象剖析_赵丕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观察·新闻思辨●赵丕杰成语误用现象剖析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能说“不赞一词”呢?再如“不足为训”因此凡属亲身感受,都不能说“感同身中逐渐形成、一直沿用下来的意的意思是不值得作为典范或准则。“训”受”。再如理解“身临其境”的关键在义完整、形式简洁、结构定型、表现力是典范、准则的意思。这个意义现在已“身”。只有亲身到了那个境地,才能说强的固定词组。在语言表达中适度地、不常见,很容易把这条成语误解为不足“身临其境”,说看看电视、图片之类,正确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简练,形以成为教训。又如“差强人意”的意思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显然是错误象生动,甚
2、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事半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chā)”的。又如理解“栩栩如生”的关键在“如功倍的作用。正如吕叔湘先生在为一是大体、稍微的意思。这个意义在现代生”,没有生命的东西只能说塑造得像本成语词典的题词中所说,“成语之妙,汉语中只保留在“差强人意”、“差可告真的一样,绝不能说像活的一样。在于运用”。而正确运用成语的前提是慰”等少数词语中,很多人把它同当欠3.断章取义全面正确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否则缺、不好讲的“差(chà)”混为一谈,成语是由几个词构成的固定词组,很容易弄巧成拙,南辕北辙。从而把这条成语误解为不能令人满意。它是通过整体来表示
3、一定意义的,因此目前误用成语的现象相当严重,误对于诸如此类的成语,切不可以今释古,必须全面掌握成语的含义,只见局部不用的例子在媒体中屡见不鲜,令人忧虑。否则必然造成误用。见整体,只能造成误解和误用。例如“风为了纯洁祖国的语言,促进语言文字规2.没有抓住关键词的含义雨如晦”是说风雨交加,天色昏暗,如范化,有必要对成语误用的情况作一番许多成语中往往只有一个词不容易同黑夜,比喻社会黑暗,环境险恶。有考察和辨析。理解,弄不清这个关键词的含义,就会人只见“风雨”,不见“如晦”,把它同把整个成语的意思搞错。例如“罪不容比喻经历了重重困难和曲折,适用于任一诛”是说即使
4、处死也不足以原谅他,也何时代的“风风雨雨”混为一谈。再如成语误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不能抵偿他的罪过。“容”是宽容、原“人满为患”是说人多得超过容纳的限度几个方面:谅的意思。有人误解为“容许”,从而以致造成麻烦、困难,甚至灾难。有人(一)没有全面、准确理解成语的把这条成语误解为所犯罪行还不容许处只见“人满”,不见“为患”,只要人多含义死,即还没到非死不可的地步,与原意(例如剧场座无虚席、商店顾客盈门)就不能全面、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大相径庭。再如“不名一钱”的意思是说“人满为患”。又如“义无反顾”只能是成语误用的最主要的原因。常见的有连一文钱都没有,形
5、容穷到极点。“名”用于为正义事业而勇往直前、百折不回,以下几种情况:是“占有”的意思。有人没有弄懂这个有人只见“无反顾”,丢掉了“义”,把1.以今释古关键词,把它同“不值一钱”混为一谈。死心塌地干坏事也说成“义无反顾”。“不绝大多数成语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又如有人不懂得“充耳不闻”的“充”寒而栗”是说不寒冷却发抖,形容非常的,其中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词义,是“塞”的意思,“充耳”就是堵住耳朵,恐惧。有人只见“寒而栗”,丢掉了“不”,是我们理解这些成语的难点,稍不注意误解为充满耳朵。声音充满耳朵却听不把因为寒冷而发抖也说成“不寒而栗”。就会产生误解。例如“不
6、赞一词”原指见,那就不是故意不听,而是耳朵有毛此外,像“首当其冲”只取一个“首”,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加一句话,病了。此外,像把“蹉跎岁月”中的“蹉跎”“过犹不及”只取一个“过”,“投鼠忌器”现多指一言不发。“赞”是参与、加入的(虚度光阴)误解为“苦难”,把“灯火只取一个“忌”,“炙手可热”只取一个“热”,意思。在现代汉语中,“赞”的常用义阑珊”中的“阑珊”(暗淡、零落)误“洛阳纸贵”只取一个“贵”,而置其余是称赞,因此这条成语很容易被误解为解为“辉煌”……都会造成误用。于不顾,如此断章取义必然造成误用。没有一句称赞的话。2008年2月14日《南还有
7、一些成语本不难理解,但是其4.望文生义方都市报》有一句话:“对于甘地在民中有一个词具有关键作用,抓不住这个许多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族解放运动中提倡的手纺手织,泰戈尔关键词,也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这条成的,有些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或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苛评有加。”既然语。例如理解“感同身受”的关键在“同”。古代诗文,有些具有深层的含义,如果“苛评有加”,肯定不是一言不发,怎么既然说“同”身受,显然就是没有“身受”,仅从字面上去附会,就要犯望文生义青年记者·2012年9月上47新闻观察·新闻思辨的错误。例如“目无全牛”源于庖丁解犯之敌,而不是自己希望见到
8、的什么人;指做事名义正当,有充分的理由。使用牛的故事,形容技艺达到十分纯熟的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