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15138
大小:22.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9
《米哈伊尔的故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米哈伊尔的故事[1]八年级学生米哈伊尔是一个令全体老师担忧和头疼的“刺头”。他活泼好动,调皮捣蛋,成绩欠佳,常常把老师们惹得大发雷霆,都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而且狡猾懒惰的家伙。他被勉强连拉带拽地跟班升上来,但仍免不了留过一次级。在离八年级毕业还有三个月时,米哈伊尔跟着母亲一起来找到校长。米哈伊尔显得特别沮丧,一语不发,而母亲央求说:“请准许他不要再继续上学了,我想随便给他找个什么工作去做……”米哈伊尔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作文。他与语文教师尼娜·彼得罗芙娜之间发生了一场尖锐的冲突。在他看来,作文真是一件高不可攀的智慧的顶峰,女教师
2、在教室日志里一个接一个的给她打上“两分”。于是,米哈伊尔就不交作文了。在尼娜·彼得罗芙娜的课堂上,他开始搞出各种各样的花招来……女老师气得面孔发白,课间回到办公室里双手还颤抖着。同时们都愤愤地说:这究竟要容忍到什么时候才算结束?因此,当大家得知米哈伊尔要退学的消息后,都向尼娜·彼得罗芙娜表示祝贺,她自己也庆幸总算卸掉了一个包袱。有一天,尼娜·彼得罗芙娜的电视出了毛病,她打电话给新近在区中心开设的电视维修部,请他们派一位技艺高超的师傅来修理,再三叮嘱说,不要随便派一个马马虎虎能应付的师傅来,她的电视机都修过三次了。女教师刚从学校回到
3、家里,就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站在他面前的竟是米哈伊尔。他穿着一身朴素干净的工作服,手里提着工具箱。女教师有些张皇失措。“你找我吗?”“是的,找您,”米哈伊尔发窘地说,“您不是为电视机的事给修理部打电话了吗?”“是的,请进来,”她邀请米哈伊尔走进室内,把摆在电视机上的花瓶拿下来,不由自主地掸了掸灰尘,虽然上面并没有什么灰。两个多小时后,电视终于修好了,女教师站在旁边是那样的难受和尴尬。米哈伊尔调试好电视,说:“保用三年。”付款的时候,女教师故意多给了三个卢布。米哈伊尔把钱还给教师,低声而激动地说:“您这是为什么?难道您是这样教育我
4、的吗?我的作文写得不好,可是我毕竟学会了正确生活。当时我也喜欢您的课,真的,比任何别的课都喜欢。这些课会一辈子留在我的心里。”“我手里捏着那三张卢布钞票,久久地坐着,哭着。”过后尼娜·彼得罗芙娜对老师们说,“当他在修电视机的时候,我惊奇地看着他,心里想:这完全不是当时在我课堂上的那个人啊。他的眼睛,他对我的态度,都和那时候不一样了。一个思想折磨着我: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差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不,这不仅是蕴藏着一个巧匠的天才,而且还蕴藏着一个大写的‘人’
5、。是的,亲爱的同事们,我们没有在学生身上看到这个大写的人,——我们的主要过失就在这里。”评析: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这一案例会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首先,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我们学校、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多种多样表现领域和表现机会。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让所有的人都只能在掌握知识、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着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因此,教师就应创造机会使他在人的精神生活的其他领域得到表现,以树立自己的道德尊严感,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在这种自信、自尊的心理驱动下,引导学生逐步
6、在学习领域取得成功。其次,在知识的评分上也要把握正确的分寸。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不应当把知识的评定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程中分离出来。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