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圆盘.doc

聚丙烯酰胺圆盘.doc

ID:52715038

大小:10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9

聚丙烯酰胺圆盘.doc_第1页
聚丙烯酰胺圆盘.doc_第2页
聚丙烯酰胺圆盘.doc_第3页
聚丙烯酰胺圆盘.doc_第4页
聚丙烯酰胺圆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聚丙烯酰胺圆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八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实验目的】1.掌握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2.学习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技术,用于分离蛋白质。【实验原理】CH2=CH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作为支持物的一种电泳形式。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相互作用可形成聚丙烯酰胺,该聚合反应以TEMED<四甲基乙胺)作为催化剂,以APS作为引发剂。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可决定凝胶网孔的大小,交联剂所占比重越大,凝胶的网孔就越小。b5E2RGbCAPC=ONH2C=ONHCH2C=ONHCH2=CH+APTEMEDNHCH2C=ONHCH2—CHC=ONH2—

2、CH2—CHC=ONH2—CH2—CH—C=ONH2—CH2—CHC=ONH2—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p1EanqFDPwCH2=CH—CH2—CH—C=OCH2—CH—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蛋白质分离主要依据以下两个因素:蛋白质所带静电荷:在不同的pH条件下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在一定的电场条件下蛋白质将向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移动速率取决于蛋白质表面电荷的数量,电压越强或电荷越多则蛋白质移动的越远。其次,蛋白质的形状和大小:蛋白质在电泳中所受的阻力主要取决于样品的大小与凝胶网孔大小之间的关系。蛋白质分子越小或凝胶网孔越大,所分离样品所受阻力就愈

3、小,则在电场中的迁移率就越大。在非变性电泳中,天然蛋白质的分离就是蛋白质所带电荷、分子大小及分子形状等因素共同影响,作用的结果。DXDiTa9E3d电压x样品静电荷迁移率= 摩擦力浓缩效应可显著提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辨率,该效应可通过引入浓缩胶和不连续缓冲溶液系统而获得。浓缩胶处于分离胶的顶部,因此样品在进入分离胶之前首先要经过浓缩胶。它是由较低浓度的丙烯酰胺构成,当样品经过浓缩胶时由于胶内网孔较分离胶网孔大,样品的移动速度较快,最终使样品“堆积”在浓缩胶和分离胶之间。RTCrpUDGiT另外,浓缩胶还具有比分离胶更低的pH。浓缩胶内的缓冲溶液是Tris-HCl

4、H6.7),该pH远低于Tris的pK值(8.1>。分离胶内的缓冲溶液是pH9/98.9的Tris-HCl,而电泳正负两极的缓冲溶液均为pH8.3的Tris-甘氨酸缓冲溶液。在浓缩胶中,小分子并带有大量负电荷的Cl-在凝胶中的移动速率较快,而电荷较少且分子量较大的甘氨酸的移动速率较慢。由于二者在同一电场中,具有相同的电流,由此形成的电压梯度导致甘氨酸离子始终跟随在Cl-的后面,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样品则浓缩在甘氨酸离子和Cl-之间向正极移动。当样品进入pH8.9的分离胶时,甘氨酸的解离度增加,在电场中的迁移率高于样品,蛋白质不再夹于两种离子之间向正极移动,这时的蛋白质依靠

5、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进行分离。5PCzVD7HxA样品缓冲溶液Tris/HClpH6.7Tris/甘氨酸pH8.9-+Tris/甘氨酸pH8.9分离胶Tris/HClpH8.9浓缩胶Tris/HClpH6.7【实验材料】jLBHrnAILg1.实验器材Bio-Rad公司Mini-ProteanⅡ型电泳仪;电源<电压200V,电流500mA);100℃沸水浴;Eppendorf管;微量注射器<50μl或100μl);带盖的玻璃或塑料小容器;摇床。xHAQX74J0X2.实验试剂试剂号配方pH1分离胶缓冲溶液1mol/LHCl48.0m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36.3g加蒸馏水到

6、100ml8.92单体交联剂丙烯酰胺

7、10ml凝胶溶液的配方试剂分离胶125蒸馏水341.252.5-6.1950.050.005-1.01.257.640.100.005总体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