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射线和角的说课稿.doc

直线、射线和角的说课稿.doc

ID:52714820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9

直线、射线和角的说课稿.doc_第1页
直线、射线和角的说课稿.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直线、射线和角的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直线、射线和角》,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35、36页的内容,教材首先将直线、射线、线段进行比较,明确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再引出角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形体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几何形体的基础。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直观地描述线段和角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

2、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完善,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3、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学习重点: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学习难点:直线、射线和线段联系与区别二、说教法新课程课堂

3、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陶行之先生说:我们的教再也不是为了教,而是为了不教。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学习比较积极但还不够稳定,知识和思维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操作口述能力比较强。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学生对形状的直观感受,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设疑诱导法、启发式谈话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经历过程获得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从

4、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三、说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中认识直线、射线和角。四、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直线、射线,你们觉得我们应该认识它们的什么?学生七嘴八舌,思维和口头语言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再加以引导

5、,整节课的要点就出来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自主探究射线和直线1、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时,我把学生问题稍加整理,总结为图形与特点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学课本35页的内容,学生一边自学,教师一边板书。2、教师讲解小组内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射线,什么样的图形是直线,来达到讲解的目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接着

6、我用课件出示汽车灯、太阳光、射线巩固对射线的认识,突破难点。对直线也是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达到讲解的目的。3、合作探究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从而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4、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关系在线的家庭里面还有一个成员,就是线段,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线段的有关知识,再在多媒体上演示。(三)巩固练习这个内容的知识点比较多,而射线又是学习角的基础,所以我在

7、这里安排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练习进行巩固,在安排的时候,先易后难,体现层次性,让学生选择喜欢吃哪种水果,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完成最容易的练习,通过竞赛活动,画一画,揭示过一顶点可以画无限条射线的规律。(四)认识角通过刚才练习,我们知道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如果只画两条射线,仔细观察,形成了一个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画角的方法:先点一个点,再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通过启发式谈话法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及角的符号,强调角与小于号的区别。(五)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