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02233
大小:2.47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2-25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PPT.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课文故事情节。2、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中所阐述的道理。3、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色。3、培养联系实际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初读知大意初读知大意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
2、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人物寻找的位置理由结果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求之下流求之地中当求之于上流以为顺流下矣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3、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寻十余里,无迹众服为确论(实则找不到)果得于数里外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细读明事理微课堂1、语言平易简洁,诙谐幽默2、层层铺垫,叙事中制造波澜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写作风格:精读品风格纪昀,字晓岚,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他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
4、事件,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本文选自他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纪昀巧断《凉州词》相传,纪昀书写漂亮,在乾隆皇帝寿诞之日,命纪晓岚在皇帝的宝扇上题写了唐诗人王之涣的名诗《凉州词》。由于一时疏忽,竟把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漏写了。乾隆佯装大怒,说他有“欺君之罪”,要把他处死。纪晓岚急中生智,赶紧解释道:“万岁息怒!臣是用王之涣的原诗改填了一阕新词”,于是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乾隆见他机灵,虽属狡
5、辩,却也辩得有理,就免了他的“死罪”。读图品人物1、石兽是怎么到河中上游的?2、为什么老河兵的分析是对的?3、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启示?······大家课前的疑问是否都解决了?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词语①涉()②是()③遽()④求()(2)翻译句子。①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
6、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费尔巴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写法探究1、层层铺垫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
7、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今义:并列阅:古义:经历阅
8、十余岁今义:阅读是:古义:代词这是非木柿今义:判断词是盖:古义:发语词盖石性坚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但:古义:只但知其一今义:表转折但是,却一词多义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其反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