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美国的区域法制协调_从州际协定到行政协议的制度变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介绍与评论*美国的区域法制协调从州际协定到行政协议的制度变迁何渊内容提要:在美国,州际协定和行政协议都是实现区域法制协调的重要机制。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取代的关系,而只是互补的关系。从实践来看,涉及的州际关系的重要程度决定了各州到底是采用州际协定、正式的行政协议,还是非正式的行政协议。对于涉及重大政治问题的,刚性的州际协定机制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涉及简易的行政问题或紧急问题的,柔性的行政协议机制似乎更有用武之地。关键词:州际协定行政协议区域法制的协调何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一引言在我国,除了与经济区相对应的经济区经济!系统外,还客观存在着一个与行政区相对
2、应的行政区经济!系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两个系统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放眼全国,从如火如荼的北部环渤海,到改革开放的先锋南方珠三角,从后来居上的长三角,到奋起直追的东三省,它们都在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而进行着艰辛的实践探索。但是,要推进这种一体化,仅仅靠相似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背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协调一致的法制作为保障。独具中国特色的行政协议机制就是这样一个区域法制协调的制度创新,通过这种制度缔结的协议广泛涉及交通、能源、贸易、农业、投资、旅游、就业服务、信息化、科教文化、环境保护及公共卫生等领域,它们的缔结主体是地方行政机关,缔结形式是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本质则是一种对
3、等性行政契约。从实践来看,行政协议已经成为我国实现行政合作和解决区际争端的最为重要的区域法制协调机制之一。遗憾的是,我国法学界对行政协议机制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回应,已有研究仅仅停*本文是作者主持的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行政协议中国特色的区域法制的协调机制研究!(08CFX102)的阶段性成果。∀87∀%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6期留在概念的阐述这一层面上,并没有提出过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无法为区域法制协调的合法性提供辩护,也无法为政府间合作机制的相关立法提供理论储备。相反,美国区域法制的协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各州之间的法制协调有很多形式:既有非正
4、式的形式,如自愿的联合会的成立、相似法律的有选择颁布及示范法的出台;也有正式的形式,包括州际协定、行政协议和有关州际冲突的司法裁决在内的不同形式的正式法律行为。从美国的法律史来看,同时具有州法和合同性质的州际协定是最重要的区域法制的协调机制,#1∃而行政协议的盛行则是其最新的发展趋势,它们虽然与我们概念中的行政协议并非完全一致,从国家结构形式而言,也存在联邦制和单一制的区别,但这种差异只是针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言,从跨区域的法制协调!角度来考虑,却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深入研究美国区域法制协调的制度变迁,对正处于区域协调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国而言,无疑具有重大的比较和借鉴的意义。二州际协定的
5、历史变迁在美国的殖民时代,广泛存在的英国女王特许状使得各殖民地的边界不断变更,从而边界的争端也不可避免。于是,英国女王专门规定了一个程序来解决边界问题,各方殖民地通过这个程序可以坐在一起谈判。如果谈判不能解决,则可以通过英国枢密院递交女王,由她来作出最后的裁决。这就创造了一个解决边界争端的传统,而这些需要女王批准的边界协定正是州际协定的起源。令人称奇的是,即使美国1787年%宪法&实施以后,这些协定也继续有效。后来,美国%邦联条约&也承认了解决各州之间争端的必要性,协定程序!在%邦联条约&中得到了具体的规定,得到正式化。该条例第6条规定:任何两个或者更多的州能够签订州际协定、结成邦联或同盟,必
6、须经过美国国会的同意,并且具体指出该协定的目的以及持续的期间。!美国的缔造者们对州际关系,特别对政治同盟或者地区同盟的设立非常担忧,所以%邦联条约&禁止各州签订州际同盟条约。但问题又不能不解决,于是,缔造者们又迫不得已建立一套精巧的机制来解决该问题。%邦联条约&第9条规定:对于现存的或者今后可能遇到的州际争端,包括边界、司法权等问题的冲突,美国国会有最终的裁决权。!为了保护新生的邦联,%邦联条约&在授权各州缔结协定的同时规定必须得到邦联国会的同意。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州际协定的发展早期,它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适用。从1783年到1920年的总共137年间,美国只缔结了36个协定,它们涉及的主要是相
7、邻州之间的边界争端问题,也有一小部分涉及水流的分配、航海权、桥和隧道的共用问题。20世纪20年代,美国%宪法&出现协定条款!(compactclause)。该法第1条第10款第3项认为: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联盟。!很多人误认为:与其说授予各州签订州际协定的权力,还不如说,没有美国国会的同意,各州无权签订任何协定。实际上,弗吉尼亚州诉田纳西州一案已经改变了这种观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