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双重反思性及其修辞学_兼论中西哲学的根本共通性

哲学的双重反思性及其修辞学_兼论中西哲学的根本共通性

ID:5269501

大小:337.1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7

哲学的双重反思性及其修辞学_兼论中西哲学的根本共通性_第1页
哲学的双重反思性及其修辞学_兼论中西哲学的根本共通性_第2页
哲学的双重反思性及其修辞学_兼论中西哲学的根本共通性_第3页
哲学的双重反思性及其修辞学_兼论中西哲学的根本共通性_第4页
哲学的双重反思性及其修辞学_兼论中西哲学的根本共通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的双重反思性及其修辞学_兼论中西哲学的根本共通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第1期哲学的双重反思性及其修辞学———兼论中西哲学的根本共通性马天俊[摘要]本文用哲学的双重反思性指哲学既将其对象映现于自身同时也对自身进行映现,在这两种相互交织的反思性中我们探讨哲学的修辞性,论证哲学对象因其非直观性而不得不是某些特殊实例的隐喻,哲学在其自我反思中挣扎于夸张其逻辑性和隐匿其修辞性之间。夸张不等于实情,隐匿不等于没有。如果哲学之修辞性终归是哲学的基本实情,那么中西方哲学在话语层面将展现出新的共通性。[关键词]反思隐喻哲学修辞〔中图分类号〕B21;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

2、(2009)01-0055-06一、问题哲学以他者为对象,也以自身为对象。就前者说,哲学面对他者(如现实)尚有自己的特殊方式以区别于自然科学、艺术、宗教等,如果按黑格尔的意思,这样的哲学是反思性的。那么哲学反思什么?换言之,哲学将什么映现于自身之内?历史地看,任意何物都可能成为哲学的对象,这取决于时代性的问题兴趣;且诸多时代性的问题并不能以形式逻辑从中抽取出一般的共同问题,或者说人们这样做的时候只是把作为结果的论断做了抽象的归纳,它滤掉了时代性的问题本身,从而造成了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回答某一个似乎是永恒的问题的假象。就后

3、者说,哲学也常以自身为对象。当哲学直接或间接讨论“哲学是什么”时,哲学就是在做以自身为对象的工作。实际上在哲学已经累积了一定的历史之际,许多哲学往往长久地并且富于成果地流连于这个方面。这是哲学对自身的反思。据说对哲学家来说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哲学是什么”,其实哲学家在答复这一问题时一向并没有犹豫,令人困惑的倒是相关答复竟然如此之多且各异其趣,这使得哲学在面对公众时格外尴尬。不过这并不是哲学的自我反思性中最有内涵的问题。这些描述可归结为哲学的双重反思性,由此引出两个相关联的问题:第一,哲学之反思如何映现其对象?第二,哲学之自

4、我反思如何映现自身?问题的展开或许将使哲学再一次经受自我批判。二、哲学“对象”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哲学的第二重反思入手,借两种著名的哲学的自我断定而展开问题内容。黑格尔在他自己最后公开出版的著作《法哲学原理》中写道:“哲学的任务就是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跳出罗陀斯岛,·····是同样愚蠢的。如果它的理论确实超越时代,而建设一个如其所

5、应然的世界,那末这种世界诚然是存在[1](P12)的,但只存在于他的私见中,私见是一种不结实的要素,在其中人们可以想象任何东西。”与此相类似而稍微激进一些,当时作为青年黑格尔派一分子的马克思在1842年写道:“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作者简介马天俊,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哈尔滨,150080)。-55-汇集在哲学思想里。正是那种用工人的双手建筑铁路的精神,在哲学家的头脑中建立哲学体系。……任[2](P219

6、-220)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针对黑格尔哲学的自我规定,我们可以追问:为什么哲学所处的时代在思想中被把握呢?黑格尔哲学以“精神”的自我展现和复归映现了自己哲学所处的时代;由于这时代又带有渊深的历史性,古代东方、古代希腊和欧洲中世纪也是“精神”曾经经历的处所或阶段。黑格尔当然也谈论人,人是“精神”自我觉醒的聚焦点和媒介,他也谈论国家,国家是“精神”的客观形态或曰客观精神。然而“精神”是什么?沃·考夫曼提供了这样的材料:“Geist(精神),像拉丁文的spiritus,希腊文的pneuma和希伯莱文的r

7、uach一样(但不像头脑(mind),智力(nous)和逻各斯(logos)),也具有呼吸和气息的意思,本质上是一种能动的力量和生命的精髓。从辞源学上讲,它也与‘酵母’(Yeas)和‘喷泉’(Geyser)有关,[3](P278)从概念上看则与一种发酵和一种喷发力的说法相联系。”依据这样天生就带着生命内涵的“精神”,黑格尔的确可超越知性的分裂和僵化,达成一种包含目的、进程和归宿在内的、既有冲突又有和谐的统一的世界体系,其中凡是同一律或矛盾律所禁止的跨越或联通,生命—精神都可跨越和联通,黑格尔甚至给出了一种命中注定的新逻辑

8、。但是问题在于,如此无所不包并且无所不能的“精神”哲学,丢掉了“时代”的什么内容没有?看来是有的,从叔本华、施蒂纳、克尔凯廓尔、马克思、尼采等人的哲学来看,黑格尔甚至丢掉了某些十分重要的“时代”内容,意志和个人的事情似乎没有得到恰如其分的对待,再平凡不过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似乎也是这样。黑格尔虽把哲学肯定为“把握在思想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