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原音韵_时代汉语声调的调类与调值

_中原音韵_时代汉语声调的调类与调值

ID:5269032

大小:1.87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2-07

_中原音韵_时代汉语声调的调类与调值_第1页
_中原音韵_时代汉语声调的调类与调值_第2页
_中原音韵_时代汉语声调的调类与调值_第3页
_中原音韵_时代汉语声调的调类与调值_第4页
_中原音韵_时代汉语声调的调类与调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_中原音韵_时代汉语声调的调类与调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2期(总第87期)《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声调的调类与调值张玉来(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中原音韵》揭示的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全浊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入声字归去声的音变现象,得到了近代汉语官话语音文献和现代官话方言的证实,这说明《中原音韵》时代的共同语里平声已经分成阴、阳两调、全浊上声已变去声、全浊入声字已变阳平、次浊入声字已变去声。唯清入声字的归调不为多数官话方言证实,说明清入有其独特的性质,当是一个独立的声调。根据周德清及相关材料,《中原音韵》时代共同语的声调有五个调类,相应的调值是阴平33、阳平35、上声214

2、、去声51、清入24。[关键词]中原音韵;声调;清入[中图分类号]H1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442(2010)02-0011-15一《中原音韵》(以下简称《中原》)揭示的平分阴阳、浊上变去的音变现象,得到了近代汉语官话文献和现代官话方言的证实,当是十四世纪汉语共同语的真实写照。唯《中原》到底有没有入声调,却成了学界争议纷纭的问题。我们赞同杨耐思先生(1981)所论《中原》入声字的韵母跟[1]相应的阴声韵母是相同的,入声的最显性的塞音韵尾的标志没有了,从本质上说《中原》已经没有了入声韵母。但是,入声虽不独立成韵,是否还可以独立成调,

3、仍然需要我们讨论。元曲的实际语言里,入声虽派三声,但清入归上不是事实,清入归上是周德清依据自己的审音决定的。学术界对《中原》清入归上问题争议纷纭,本文第五部分再论,此处不讨论。周德清在《起例》、序文里反复强调《中原》入派三声是“广其押韵”,实际“呼吸言语之间还有入声之别”,并且还特别强调入声的读法是“必须极力念之,悉如今之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周德清对《中原》里的“平分阴阳”十分自信,也十分自豪。他在“自序”里骄傲地说:“试以‘东’字调平仄,又以‘红’字调平仄,便可知平声阴、阳字音,又可知上、去二声各止一声,俱无阴、阳之别矣。且上、去二声,施于句中,施于

4、韵脚,无用阴阳,惟慢词中仅可曳其声尔,此自然之理也。妙处在此,初学者何由知之!乃作词之膏肓,用字之骨髓,皆不传之妙,独予知之!”这是何等神气啊!然而,一到“入派三声”他就显得没有那么自信了。在《起例》里,他列了三条(4、5、6)说明“入派三声”问题。《起例》4:“平、上、去、入,四声;《音韵》无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前辈佳作中间,备载明白,但未有以集之者,今撮其同声;或有未当,与我同志改而正诸!”这说明他对入声的归派不是很有把握,对入声的真实情况他自己也拿不准。这也正是现在聚讼《中原》有无入声的症结所在。2010年第2期11我们认为,既然周德清本人没有

5、正确地反映当时共同语里入声的真实状况,要讨论《中原》的入声问题就要分两个层面来看:一是周德清审定的音系是否有入声?二是《中原》时代的共同语里入声是否存在?毫无疑问,在周德清的审音体系和他的正音观念里,入声无疑是存在的,无视周德清自己的认识,一定要说《中原》无入声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他的确肯定了《中原》中真的还有入声之别。他并且还把入声描述为一类,其语音性质是一个短调。周德清强调的入声“必须极力念之,悉如今之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话是针对所有入声字说,并不针对特定的一类字。根据“极力”字眼来体悟,这入声恐怕不仅是短调,应该还有喉塞韵尾。这种对入声的认识,应

6、是周德清比附南戏入声短调类推出来的。周德清的上述认识不是客观的,不符合以元曲为代表的共同语的真实情况。因为这种短的入声调不符合押韵的规则。按照汉语的押韵传统,对韵脚字的韵尾和声调的要求很高,即使入声字只是声调短促,没有喉塞韵尾,当它与其他声调的阴声韵母押韵时恐怕也很难称得上和谐。如果元曲的入声真的是个短调,我们就得怀疑元曲遵守“语言自然”的可靠性,所以元曲所依据的共同语的入声调不应该还是个短调。入声短调这种性质应该比《中原》时代更早一些。周德清以当世无与伦比的审音能力对共同语作了十分精确的分析,何以在入声问题上留给了我们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这里面存在一个复

7、杂的语言背景问题。元代中后期北曲创作转入南方以后,南方作家参入其中,才产生了语言障碍问题。早中期的北曲作家的语言本来是纯任自然的,他们没有语言障碍。南方作家的语言无疑大都是有入声存在的,但是北曲的入声是派入三声用的,南人不能掌握他们方言中的入声字如何跟北人一样派入三声,所以周德清才以能够知道北人归派的方式而自豪,并以之谆谆教诲友人萧存存。但是,这样的归派并不是周德清自己方言里有的,他讲说共同语时,对入声字也不一定掌握得准确,加之自己周围的人大多是有入声读法的人,所以,他不能肯定共同语中入声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成分。由于全浊声母的入声字北曲作家都作阳平用,次浊声

8、母的入声字都作去声用,而清声母的入声字在北曲作家那里用得有点混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