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680000
大小:9.05 MB
页数:119页
时间:2020-04-12
《中医学导论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概述一、脏腑的概念脏腑,是内脏及其功能的总称,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一)脏即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五脏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器官,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的特点。(二)腑即胆、胃、小肠、大肠、三焦和膀胱,合称六腑;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器官,具有传化浊物,泻而不藏的特点。(三)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和胞宫。“奇”异也,“恒”为常之意。因其形态似腑,功能似脏,不同于一般的脏腑,故称为奇恒之腑。二、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区别(一)五脏和六腑的区别《
2、素问》“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二)六腑和奇恒之腑的区别《素问·五脏别论》“脑、髓、骨、脉、胆、胞宫,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夫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三、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藏精气而不泻,满而
3、不能实。以藏为主。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以通为用。奇恒之腑:贮藏精气同于五脏,不传化水谷异于六腑。四、藏象与藏象学说藏象内脏的功能活动或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藏象学说以研究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中心,结合脏腑与形体、诸窍的关系,以及脏腑和自然界关系的学说第二节五脏一、肝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肝,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胆在肝之短叶间。”主要功能是:主藏血和主输泄。1.肝藏血肝藏血: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1)肝贮藏血液“血之府库”。(2)调节血量《素
4、问》“人卧血归于肝”“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3)收摄血液2.肝主疏泄肝主疏泄: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点。气机是机体脏腑功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肝主疏泄的功能体现在:(1)疏通全身气机,维持血津正常运行(2)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3)对精神活动的影响(4)对胆的影响(1)疏通全身气机,维持血津正常运行肝主疏泄,肝的生理特性是升、动、散。其疏,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
5、其泄,可使气散而不郁。(2)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调控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从而消化食物。“木得土而达”。肝疏泄功能异常,影响于脾,脾气不升,则泻泄,脾气不通则腹痛,而成为痛泄之证;称为“肝脾不和”。肝疏泄功能异常,影响到胃,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胃气不通则脘腹胀痛。称为“肝胃不和”。“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论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3)对精神活动的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可以通过调控气血,进而调理心神的
6、生理功能。(4)对胆的影响胆汁来源于肝,为肝之余气所化。若肝失疏泄,则胆汁量少而稠,排泄不畅,易出现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黄疸等症。(二)肝的连属功能1.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2.肝开窍于目3.肝在志为怒1.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1)肝之气血可以养筋“爪为筋之余”“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2)肝病及筋引起诸筋病变“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及而挛,发为筋痿。”(3)筋病及肝2.肝开窍于目肝藏血,眼赖肝血濡养才能发挥视觉功能。“肝受血而能视”。在病理情况下肝阴不足,则两眼干涩。肝血
7、不足,则夜盲或视物不清。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肝风内动,则两目斜视。3.肝在志为怒“怒伤肝”,分暴怒和郁怒。暴怒,“怒则气上”,可使肝气上逆。郁怒,可致气郁,气滞,使肝失疏泄,则出现肝气郁结或肝气犯胃“因郁致病”。二、心“君主之官”,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和藏神。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是指心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
8、故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2.心藏神心藏神主要指心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二)心的连属功能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在窍为舌3.在液为汗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主血脉;面部的色泽变化反映了心的生理功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2.心在窍为舌《灵枢》“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而且,心的疾病常影响到舌,“舌主心,脏热则应舌生疮裂破。”故脏腑之病皆可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