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小国寡民_探微_老子通往理想社会途径的设想

_小国寡民_探微_老子通往理想社会途径的设想

ID:5267500

大小:240.4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_小国寡民_探微_老子通往理想社会途径的设想_第1页
_小国寡民_探微_老子通往理想社会途径的设想_第2页
_小国寡民_探微_老子通往理想社会途径的设想_第3页
_小国寡民_探微_老子通往理想社会途径的设想_第4页
_小国寡民_探微_老子通往理想社会途径的设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_小国寡民_探微_老子通往理想社会途径的设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9卷第3期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19No.32006年7月JournalofYanta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Jul.,2006“小国寡民”探微———老子通往理想社会途径的设想李若晖(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15)[摘要]历来认为《老子》第八十章是对老子理想社会的集中描述,这种理解并不完整。这一章并非对于理想社会的直接描述,而是叙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具体途径。老子认为,只要人们顺应自然,不去追求满足超出于自然本性之外的欲望,于是我们将弃绝满足这些欲望的工具和交往,并将

2、最终消灭战争。那时,只有世代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血亲氏族,用上天赐予的力量来满足他们与生俱来的自然需要。[关键词]老子;理想世界;自然[中图分类号]I206.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194(2006)0320298205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数千年来始终与居于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相互对立,相互补充,共同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汇成中华思想文化的主流。道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迥异于儒家阐发的“内圣外王”的政治哲学,而以其中马王堆帛书甲本“小国”、“邻国”之“

3、国”皆作“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为框架,培育中华民族的智“邦”,乙本作“国”。作“国”乃避汉高祖刘邦讳。者气象,发展博大精深的智慧之思,探讨宇宙之本又“不远徙”,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均无“不”字。此章源,生命之奥秘,人生之真谛。道家坚持特立独行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下面逐层分析。品格,常以异端面貌出现。其玄思宇宙,洞见本根,第一层,“小国寡民。”这是全章的总起,是实现具有犀利的批判锋芒,在中国思想史上独具特色。老子理想社会的最终桥梁。陈鼓应、白奚先生说:“所谓‘道家’,指的是以老子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对于“小国寡民”,通常的解释是:国家小,[1]1别的总称。”作

4、为中国第一位哲学家,老子对后世人民少,这是老子对其理想社会的描述。但从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其通往理想社会的构想,主要下文多次使用的“使⋯⋯”、“使民⋯⋯”的句式在《老子》第八十章中得到了表述。冯友兰先生曾来看,显然都不是在进行描述,而是在进行设说:“为了避免学究气,往下我宁愿用‘老子如何如计。此处的“小”、“寡”应视为动词,“小国寡[2]82何说’,而不用‘《老子》一书如何如何说’。”本文民”乃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小其国,寡也采取同样的做法,不区分“老子其人说”和“《老其民”,这样才能从句式上同下文保持连贯和子》其书说”。一致。对于“小其国,寡其民

5、”,也可以有两种《老子》第八十章原文如下:理解。一种是以大国为小国,以众民为寡民,如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河上公注曰:“圣人虽治大国,犹以为小,俭约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不奢泰。民虽众,犹若寡少,不敢劳之也。”这[收稿日期]2006-03-27[作者简介]李若晖(1972-),男,湖南长沙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后在站,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思想文献语言。第3期李若晖:“小国寡民”探微———老子通往理想社会途径的设想299样的理解虽与“治大国若烹小鲜”相合,但显然说法,仅仅是不用机械之力,与

6、民之生死远徙有何关与下文“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小国叙述系?如按俞说,则十分通畅:因兵事的废除不用,民[7]361相矛盾,恐非确解。另一种是使其国小,使其民才可能看重生死,毋须背井离乡,远徙他处。”但寡,如任继愈《老子新译》释为“国家要小,人民从两“使”字来看,“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与“使民[3]234要少。”如此理解,则可与下文的叙述相合。重死而不远徙”明显是两个并列句,刘说非。“舟但这样的国要小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由下文来舆”无疑是文明社会交往的主要工具,如果说舟是看,这样的国家实际上不是“国”而是“家”———家族在河流这天然的道路上飘泊的话

7、,车则是在人为的村落。这在分析下文时再具体论证。在老子看来,道路上行驶———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只有达到以家族村落为单位形成独立的自然王国,路———因此车是更为背离自然的交通工具。“甲才能实现人的彻底自然化。兵”作为军队的必要装备,本身就意味着战争———第二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对于文明的争夺与毁灭的最为残酷的形式,可它本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身却恰恰意味着文明。“文字”,作为结绳记事的对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一层叙述了老子实现理想立面,也是文明的标志。对于这些工具,老子的态度社会的具体途径:弃绝超出

8、于自然性之外的工具和是“有而不用”。冯友兰先生认为:交通。“什伯之器”、“舟舆”、“甲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