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通论-3.ppt

土壤肥料学通论-3.ppt

ID:52663235

大小:2.76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4-12

土壤肥料学通论-3.ppt_第1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3.ppt_第2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3.ppt_第3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3.ppt_第4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3.ppt_第5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3.ppt_第6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3.ppt_第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3.ppt_第8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3.ppt_第9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3.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土壤肥料学通论-3.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土壤水分土壤水:是一种稀薄的溶液,存在于土粒的表面和土粒间的孔隙中。三种吸引力:土粒的吸附;毛管引力;重力一、土壤水分的保持三种吸附力:水分子与固体颗粒表面的氧元素的形成氢键-吸附力强,距离短;胶体表面带电形成的静电场,水分子定向排列---有效距离长,但作用力弱,受比表面积,胶粒及吸附离子种类的影响);土粒孔隙水和空气界面上的弯月面力(土壤承受着一种张力---毛管力)。二、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毛管水吸湿水膜状水1、土壤吸湿水固相土粒依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在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称土壤吸湿水。特点:受土粒的吸力

2、大,排列紧密,不能自由移动,无效水(当空气相对湿度94~98%时,达最大值称最大吸湿量)影响因素:土粒的比表面积和大气相对湿度、吸湿水量、粘粒、有机质等。2、土壤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称为膜状水,植物有效水。凋萎系数:当土壤水分受到的吸引力超过1.5Mpa,作物便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凋萎系数。(土壤质地)。最大分子持水量:当膜状水达到最大厚度时的土壤含水量。3、土壤毛管水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后,水分可以自由移动,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特点:

3、(1)可以自由移动;(2)溶解养分能力;(3)植物有效。影响因素:质地,有机质,结构等毛管支持水:地下水籍毛管力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影响因素:地下水位,质地粘砂壤,地下水位过深,毛管支持水达不到根系,地下水位过浅,发生渍害,盐多,盐害。毛管持水量:毛管支持水达到最大,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当地下水位较深,不受地下水影响,靠毛管力将降雨或流水保持在土壤土层。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是农田土壤保持的最大水量,是旱地土壤灌溉的上限(质地,腐殖质)。4、土壤重力水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过量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

4、而在重力作用下沿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当重力水达到饱和,即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全蓄水量或饱和持水量。三、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A、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质量的分数(g/kg)。rw=(m1-m2)╳1000/m2105℃烘干8小时,至恒重,粘粒土壤16小时。B、土壤容积含水量水分容积与土壤容积之百分比,Q(%)Q=土壤水分容积/土壤容积C.土壤相对含水量:以某一时刻土壤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D.水层厚度指一定深度土层中的水分含量相当于若干水层厚度(mm)水层厚度

5、=(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层厚度)/1000四、土壤水分的能态1、土水势(soilwaterpotential):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系统移到温度和它完全相同的纯水池时所做的功,Ψw表示。基质势:Ψw;压力势:Ψp;溶质势:Ψs;重力势:Ψg。Ψw=Ψm+Ψp+Ψs+Ψg2.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因受土壤基质的吸附和毛管作用,表面形成一个凹形弯月面,形成土壤水的负压力。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表征土壤水分能量与含量的关系。土壤含水量(g/100g)1000010001001010.10土壤水吸力105pa砂

6、土壤土粘土102030405060不同质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五、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水分是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分影响出苗;各生育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不同。物需水临界期:某一生育期土壤缺水,对作物产量影响最为严重。土壤水分含量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土壤侵蚀地表覆盖?土壤水分调节 (增强入渗、控制蒸发)1、控制地表径流,增强土壤水分入渗调整土壤结构,合理灌溉,提高土壤水和灌溉水的利用率据作物生长需水特性考虑灌溉定额及时间。方法:畦灌,喷灌,滴灌,沟灌等。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机肥的使用和以水控肥,减少蒸发增施厩肥、绿肥、秸秆等,提高土壤有效水含量,覆盖,中耕。3、

7、合理灌溉4、提高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5、多余水的排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