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655379
大小:266.8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2-04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亳州市蒙城中学于永军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九年级下册(2018年12月第1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诗词回顾,情境导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自由读诗,绘月夜之画面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héng)(pī)
2、(zhuó)自由读诗,绘月夜之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本首词所描绘的画面。上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增,这不是欺负人,又是什么?下片: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动情读诗,悟情感之丰富面对中秋明月,如此良辰美景,词人的心情是不能平静的,他可能想到了什么呢?同学们再一次自读诗歌,找到触动作者情思的句子,品一品其中可能蕴涵着什么情感。动情读,悟情感之丰富①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
3、而生的愁思与抑郁;②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桂婆娑”,指遮蔽了月光的桂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朝廷中那些阻碍北伐的人,也包括金人的势力。“斫”,砍之意。砍去桂树,寓有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这句话,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被白发,欺人奈何?”“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细品读,赏写法之高妙1.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象。请作具体简要的分析。2.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
4、巨大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以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以金波四射的转轮比月之圆,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新,更想到了举杯邀嫦娥,向她求救如何对付白发的欺侮,还想到了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看大好河山,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细品读,赏写法之高妙3.去除象征手法,仿照下片形式,还原诗人的真实想法,根据你的理解,仿写下片。原文仿写乘风好去,挥师北下,长空万里__________直下看山河。__________斫去桂婆娑,__________人道是,__________清光更多。__________驱除鞑虏
5、,收复我北国。铲除投降派,人道是,光明祥和。比较读,叹站位之不同朗读下面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试着比较二首作品的异同点,领略作者关于“斫去桂婆娑”的不同站位。双调·折桂令·中秋张养浩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布置作业,古诗寻月探幽情月亮因其朦胧、晦暗、可阐释性强,历来是文人墨客们乐于歌颂的对象,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也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和形象。清夜良辰,对月兴叹,文学家们往往会敏锐地觉察到月亮的圆缺不定,同时感到自身的渺小。这时,不同
6、的境遇和心态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抒发。从课外积累的诗作中,找出几首写月的几句,品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