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1741-1986 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焊接技术条件.pdf

TBT 1741-1986 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焊接技术条件.pdf

ID:52653448

大小:97.9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9

TBT 1741-1986 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焊接技术条件.pdf_第1页
TBT 1741-1986 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焊接技术条件.pdf_第2页
TBT 1741-1986 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焊接技术条件.pdf_第3页
TBT 1741-1986 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焊接技术条件.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TBT 1741-1986 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焊接技术条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TB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标准TB/T1741-86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焊接技术条件1986—12—24发布1987—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001955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标准TB1741-86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焊接技术条件本标准适用于优质碳素结构绸组成的全焊结构及铸焊联合结构的新造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的焊接。1.总则1.1.主要承受应力的焊按接头,其几何形状对应力分布的干扰应尽可能小。1.2.产品图样的焊缝代号应符合GB324-80《焊缝代号》的规定。1.3.焊接接头的基本型式与尺寸应按照GB985~98

2、6-80《焊缝代号》的规定。1.4.焊工应按铁道部颁布的《焊工考试办法》考试合格后,方可担任该项焊接工作。1.5.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方法进行焊接时,有关事项应按TB1582-85《机车车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技术条件》的规定。1.6.焊接接头的强度应保证不低于母材强度。2.焊接材料2.1.焊条应符合GB981-76《低碳钢及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条》的规定。2.2.焊条的保管与使用应符合JB3223—83《焊条质量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2.3.机体所用钢材,其机械性能和化学成份应符合GB699-65《优质碳素钢钢号和—般技术条件》的规矩。3.焊前准备3.1.应尽量采

3、用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如采用气割或碳弧气刨加工坡口时,坡口表面的氧化熔渣及飞溅等物应清除干净。3.2.施焊部位及两侧各10~20mm范围内应清除铁锈、水分、油污等杂物。3.3.主要承受应力的角接接头与T型接头,其根部间隙0~2mm。13.4.定位焊的焊缝尺寸推荐采用表1所列之教值。表1mm焊件厚度焊缝厚度焊缝长度间距4~123~520~30100~200>124~620~40150~2003.5.焊前应捡查定位焊缝,发现裂纹及夹渣、气孔等缺陷时,必须清除重焊。3.6.所有的焊件均需调平,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焊接。13.7.板材装配时,如间隙不超过板厚的(

4、但最大不超过8mm),允许局部堆焊。24.焊接4.1.装配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4.2.主要承受应力的对接双面焊焊缝,施焊背面前,须消除未焊透部位及焊瘤。4.3.机体各零部件焊接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5℃。4.4.多层焊时,每焊完一层后,需彻底清除熔渣、焊瘤,有缺陷的部位须进行修整,然后再焊下一层。4.5.旋焊时,应采用对称间隔焊接及分段退焊等方法,以减少焊接应力及变形。4.6.引弧时,应注意防止电弧击伤母材,灭弧时,应填满弧坑。4.7.机体组焊完毕后,焊缝熔渣及飞溅必须清除乾净。4.8.机体焊接后,其焊接变形允许用机械矫正或火焰矫正。4.9.机体焊完后,应进

5、行高温回火及喷丸处理。4.10.应彻底清除铁丸及焊瘤5.焊接质量检验5.1.机体焊接过程中,对焊接质量要按工序进行检查,不合格的焊缝应及时焊修。5.2.机体焊完后,要进行总体外观检查。焊缝不允许有裂纹、焊瘤及未熔合等缺陷。5.3.焊缝表面要平整,且应平缓地过渡到母材上,焊缝表面高低之差不得超过1.5mm。5.4.容许有下列表面缺陷不必修整:5.4.1.聚集在10mm长度焊缝上的细小气孔(直径在0.5mm以内)在300mm焊缝长度内应不多于1处;5.4.2.单个的气孔或夹渣,其直径在2mm以内,在200mm的焊缝长度内应不多于3个;5.4.3.焊缝咬边应不超过表2规

6、定2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表2母材厚度mm咬边深度mm咬边占所在焊缝长度比例%≤16≤0.550>16≤1205.5.如发现有超出上述规定的缺陷,必须彻底清除。5.6.机体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水压试验,其试验要求及部位应按技术条件的规定执行。6.焊后高温回火6.1.机体焊接后,应在加热炉内进行消除应力处理。6.2.推荐采用如下热处理规范:6.2.1.机体入炉后,先升温至100~300℃,6.2.2.以每小时50~100℃的升温速度加热至620±20℃,在此温度下的保温时间可根据机体的板厚(按每mm板厚保温2~2.5分钟)确定。6.2.3.机体冷却

7、速度同升温速度,机体冷却至100~200℃后出炉,进行自然冷却。7.对机体各主要部位相关尺寸进行检查,并保证机体有加工余量。附加说明:本标准由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二七机车工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尚同泉、王培亨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