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tx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tx

ID:52629212

大小:2.53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1-26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tx_第1页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tx_第2页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tx_第3页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tx_第4页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复习回顾: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分解者肉食性动物太阳能能量源头:能量流动渠道:能量传递效率:能量流动的特点:太阳能食物链(网)10%~20%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呼吸作用能量散失形式:热能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问题探讨:4.1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第3课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学习要点:1、以碳循环为例,理解物质循环过程;2、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一、水循环一、水的循环海洋中水分的蒸发量要大于降水量,陆地上水分的蒸发量

2、则小于降水量。海洋中蒸发掉的水分大部分直接以降水的形式回到海洋中。蒸发0.71降水1.08降水4.12蒸发4.49地表径流0.37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广泛地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和生物体中,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同时碳又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份,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碳循环还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联。亿万年来,在地球的生物圈和大气圈中,碳通过生命的新陈代谢,往复循环、生生不息。二、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1、碳如何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2、碳如何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碳又如何从生物群落再返回无机环境?

3、思考与讨论:(一)分析材料: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摄食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无机环境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1.碳循环的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主要是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网)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碳循环的特点:化能合成作用1.能量主要以光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被吸收,热量最后以红外线辐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

4、2.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对光辐射没有阻碍,但是能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线通过。3.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会导致气温升高,加快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2)应如何减缓温室效应?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大力植树造林③开发新能源思考氮循环大气中的N2生物固氮工业固氮闪电固氮硝酸盐和氨等物质动植物遗体等氨化细菌NH3NO3-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生物固氮:N2+3H2→2NH3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NH3反硝化作用:→N2NO3-多种植物多种动物在生物圈中

5、,一方面N元素通过固氮作用等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N元素又通过反硝化作用重新返回大气。硝化作用:NH3→→NO3-NO2-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全球性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为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基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的特点。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全球性温室效应生活中我们可见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

6、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阳光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市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的现象。全球地表气温的最新分析表明,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全球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0.6℃。温室效应社会热点:温室效

7、应1、温室气体:CO2过多2、CO2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3、温室效应的危害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沿海城市被淹没农田减少,粮食减产如何解决“温室效应”?1、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效。2、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3、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水的循环碳的循环氮的循环实质H、O元素的循环C元素的循环N元素的循环循环的形式水蒸气、液态水CO2、含碳有机物N2、NH3、NO3、含氮有机物等主要过程蒸发、降水、动植物的吸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分解作用、燃烧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

8、硝化作用、燃烧、分解作用共同特点循环性、全球性-三种循环的比较生产者(植物)呼吸三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分解者呼吸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呼吸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呼吸呼吸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