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蟹生态培养研究(共2565字).doc

幼蟹生态培养研究(共2565字).doc

ID:52625410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9

幼蟹生态培养研究(共2565字).doc_第1页
幼蟹生态培养研究(共2565字).doc_第2页
幼蟹生态培养研究(共2565字).doc_第3页
幼蟹生态培养研究(共2565字).doc_第4页
幼蟹生态培养研究(共2565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蟹生态培养研究(共2565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幼蟹生态培养研究(共2565字)为提高幼蟹品质,生产出规格大,体质壮,成活率高的幼蟹,提升当地幼蟹市场山有率,实现幼蟹培育标准化牛态培育技术“资源循环再生、饵料合理利用、水质自我调节、病害生态防治”的良性循环,对幼蟹生态培育集成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水草移植、微生物制剂调水、微孔管道增氧”二合一的生物生态技术和“深水、良种、营养、品牌”发展模式,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池塘条件:池塘设实验组A,对照组B。A组为试验池、单池平均面积0.33hm2,共128.6hm2,分为4片管

2、理区,每片管理区面积分别为31.6hm2、32.3hm2,33.2hm2,31.5hm2;B组为对照池,单池面积平均0.35hm2,共130.Ihm2,平分为4片管理区,每片管理区面积分别为31.7hm2,33.Ihm2,32.2hm2,33.Ihm2池境宽牢无任何渗漏,开挖深度1.8m,使得夏季池塘可达到1.5m的深水条件,池境坡度1:2.5,境段四周铺上40目网片,进出水口套上80目过滤网片,水源符合GB11607标准。(2)水草种植:水草主要以水花生为主,占池塘面积的70%,入池前用1000g/m3

3、的生石灰水浸泡5小时消毒,6月份起池塘配有浮萍,片水草总量的l/5o(3)微孔管道增氧:试验组每0.67hm2配2.2kW空气增氧机,池底铺设内径1.5cm,管身布满微孔和的纳米软管,用石块重物固定不让其上浮,软管离池底10cm,管距10m〜15m,每条软管两端与空氧增氧出口相连。(4)良种来源:大眼幼体来源于江苏某蟹苗繁殖场,在蟹苗繁殖中禁止使用任何违禁药物,从而在种质上确保了幼蟹的高品质生产。挑选下塘的苗种质量体表干净,颜色呈黄褐色,个体均匀整齐,健康活泼。(5)苗种放养,5月16日投放大眼幼体。A组

4、为“微生物制剂+微管增氧”进行大规格幼蟹高产培育试验,每亩投放大眼幼体1.8kgoB组为普通大规格幼蟹培育养殖,每亩投放大眼幼体1.8kgo(6)饵料来源:饲料质量符合渔用饲料安全限量标准和营养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颗粒饲料作为幼蟹适口饵料并配以本地采购的麦就、小麦和南瓜。2•方法(1)清塘清毒3月下旬,将池塘进行彻底清除淤泥。4月上旬,每亩用生石灰150kg全池泼洒。(2)日常管理水质管理:大眼幼体刚下塘至仔蟹V期阶段,水深控制在0.4m〜0.6m,不换水只加水,水质的理化指标达到pH值7.5〜8.0,透

5、明度0.4m,溶氧在5mg/L以上。进入V期仔蟹后,应将水位提高到0.8m,进入高温季节,水深加到1.5m左右,对照池每5天〜7天换水一次。病害防治:大眼幼体成仔蟹后,每隔15天用消毒剂对水体消毒一次,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每亩用牛石灰15kg,幼蟹越冬前用药物对纤毛虫防治一次,使幼蟹安全越冬。日常管理:坚持早晚要巡塘,观察水色变化,检查幼蟹吃食情况,及时调节水质,平常注重清除蟾赊、老鼠等敌害,做好记录,结合各项管理措施,判断幼蟹牛长状况,及吋调整和改正管理措施。微孔管道增氧:试验组大眼幼体下塘后开始使用微孔

6、管道增氧,根据天气和幼蟹活动情况适时开动增氧机,开机时间:清晨5时〜7时,开机2小时,中午开机一小时,此外气压降低阴天、下雨时、半夜开机4小时。微生物制剂使用;试验组从在蟹苗放养前10天,用100倍复合微生物制剂稀释液均匀泼洒池塘,放苗前3天,再用浓度为2g/m3的复合微牛物制剂稀释液泼洒水面,以后每30天使用一次,用量为1.5g/m3,同时结合浸泡饵料投喂,方法按每500g药液加水浸150kg饲料。二、结果与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此项集成技术具有节能、低噪、降毒、节水、调水、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幼蟹培育成活

7、率、规格和产量等优点,其中平均产量提高49.5%,幼蟹平均规格增加0.5克,性早熟比例显著降低,控制在1%以下。三、集成技术总论1.良种亲蟹选控:每年从国家级、省级中华绒螯蟹原种场或湖泊增养殖挑选种蟹,选控的亲本规格大(雄性体重150g/只〜160g/只,雌性体重130g/只〜140g/只)、品系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异地选种。2.深池池塘改造吋要求池塘水深达到1.5m,池塘深度的增加不仅扩大了水体有效容积,减少了幼蟹培育密度,增加池塘单产,更有利于降低水体积温,减少气候突变对幼蟹生长影响,使得培育的

8、幼蟹规格大、齐,体质好,性早熟比例大大降低。3.生态(1)幼蟹培育的水质清新、周边环境优越,利于幼蟹栖息与生长发育,为中华绒螯蟹幼蟹提供优良的牛态环境。(2)培育池中的水草面积覆盖在70%左右,水草的种植净化了水质,减少了性早熟比例,并且提供了天然的植物性饵料。(3)微孔管道增氧机的使用使得水体中的溶氧大量提高,pH值稳定在7.0左右,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减少,保证了幼蟹健康成长的环境。(4)微牛物制剂的应用增强了幼蟹体质,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