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57462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对当前网络舆情监管工作三点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当前网络舆情监管工作三点研究 【摘要】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宽带化”“光纤化”快速推进,“媒体化”“社交化”日趋明显,“可移动”“便携化”加速发展,使当前舆论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舆论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舆论传播速度更加迅捷化,互联网已经成为平常百姓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思想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正逐步成为关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局的基础性工作和必须掌握的“抓思想、抓宣传”一大渠道。如何抓好舆情信息工作来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凝聚民心,为全面完成各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任务,化解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提供有力支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关键词】网络舆
2、情监管工作分析一份最近的报告指出,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6亿,占据了总人口半数以上。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时代的发展速度。网络裂变式的发展与监管的滞后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13年底,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充分认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基本职责,抓好网上舆论工作这个重中之重。由此可见,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无论对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5分析一:了解网络舆情的形成及其特点: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信源”,即事件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在寻找“信宿”的过程中,扮演意见领袖的权威人士和专家很大
3、程度上主导着事件的传播进程和欲求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在意见领袖的带领和感召下,与事件相关的和不相关的网民聚集在一起,沟通进而提炼观点,甚至付诸行动。随着公民社会的逐步发育,普通民众的公民意识逐步觉醒,作为草根,网民之间有种天然的阶层认同感和凝聚力,他们把网络作为话语平台,并且积极利用这一平台所赋予的话语权,对于公共事件敢于发声,并试图影响公共决策。他们发布怎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如何快色传播,获取信息的人们的怎样反应……这些都属于网络舆情的范畴,如何及时地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根据其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
4、各级党委维护自身形象、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分析二、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5从近期发生的如陕西神木“房姐”事件、香港奶粉限购令,黄浦江上游的死猪、“表叔”事件等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事件发生后,尽管在网络中某些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攻击性言语,甚至制造谣言,混淆视听,激起网民对政府,乃至社会的不满与愤怒,网络舆情对事态向负面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突发的网络负面舆情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首先没有一个健全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不能适时果断地处理危机;其次,没有
5、与网络媒体建立一个完善的关系网络,难以及时有效的在发生舆情时对舆情进行管制;再者,缺乏危机意识以及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训练,加上用传统办法处理延误时机,造成处理的被动。而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中:一方面多数单位存在对网络舆情知识还不十分熟悉,缺乏网络舆情监控方面的专业人才;其次采用的舆情监控系统大多非专业,在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研判等功能都有待于完善;再者,我们在进行信息反馈、信息决策,信息处置等多个环节中还存在很多漏洞,很多责任主体单位还存在着不重视、不配合现象,影响了整个舆情处置工作的正常开展。分析三:造成舆情监管难的原因及对策:原因:51、网络舆情中源头
6、发布者处于“隐形”和“虚拟”的状态,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发言者无需为自己言论担责,存在肆无忌惮的心态。2、绝大部分网民对信息真伪不具备严谨、成熟的思辨,仅凭主观臆断对信息发表意见,带有严重的个性色彩,易导致真相的掩盖、言论的失实;3、网络舆情传播快,范围广,聚集效应强,但可控性较差。对在网络中四处粘贴攻击诋毁类的信息,只能被动采取堵截、删除等方式,防不胜防;4、对新传媒的网络舆情,缺乏有效监管抓手,也缺乏有效的制止或者进行澄清的手段。对不利言论,主要采取删除了事,很少对事实进行澄清。有些问题早已解决,但反映问题的信息一直在网络中传播,仍可能引发新的不良影响;5、对网
7、络舆情掉以轻心,很多在传统部门工作的领导对网络舆情重视不够,或是无可奈何,怀着自生自灭的心态看待网络舆情,也是造成网络舆情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原因。对策:1、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干部,都应加大对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参与民众在线交流,倾听民众心声,回答民众疑问。主动接受新媒体等新生事物的产生,利用其特性,拓宽思维方式,强化工作能力。2、加大对网站发布单位和网络使用主体的管理力度。对造谣诽谤、混淆是非的帖子、博文等坚决予以管制发表,坚持推进实行实名登记制度,严查网络IP地址等,做到有据可查;使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具有“在网络上说话也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