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55315
大小:3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07
《网络政治文化舆论影响特征和个体伦理向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政治文化舆论影响特征和个体伦理向度研究 【摘要】现实生活内容的网络化表达已经使身处其中的人们难出其中,更由于个体维权、个体表达、个体参与的直接性带动了网络表达的关注度。而网络舆论成为影响甚至有时决定事态发展的主要因素。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公众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重要场所。网络政治所体现的个体伦理倾向已成变为网络舆论的主要特征,从网络政治生活化、平面化及其舆论影响来分析网络政治文化的个体伦理向度,有助于引导和整合网络舆论力量。为民主政治建设服务。[关键词】网络政治文化;网络舆论;个体伦理向度【作者简介】黎志强,中共
2、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景君学,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兰州730050【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010-0412用网络时代或网络社会来指称今天这个社会现状是否合适还有待于论证,但网络已经渗透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却是不争的事实。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了解社会、表达意愿的主要途径。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
3、民规模达5.64亿。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网络春晚”、“网络直通车”、“网络明星”、“什锦八宝”等等已经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网络空间中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关注成为重要内容。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这场信息变革已经不仅局限于网络技术本身,更多地影响到了信息传播路径、文化传播手段和政治参与方式。由事件及人物引起的网络争论成为网络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而且网络政治文化在其传播方式上又增加了网络特性和网民个体伦理特性。一、网络政治参与的个体伦理化趋势1.网络政治的现实参
4、与12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发布2011年的十大公民社会事件反映出,公民开始多途径、多角度地参与社会建设。参与的方式是以个人的身份和个体的权利为主,网络评论特别热烈,参与度也大大增强,公民权利意识进一步明确。政府面对频发的公共事件而采取紧急应对行为正在成为常态,这也加大了公共政策出台的强度和速度。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杨团指出,中国公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公民热忱和个体的权利自觉,通过公益慈善、公共事件、公民事件、公共政策等四个领域,认真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在公共事件出现时,尤其在矛盾激化后,如果政府采取积
5、极介入和信息公开,建立有效的网络对话协商机制,将社会维稳与民众维权统一起来,成功化解社会矛盾,避免采取行政手段简单化处置的方式,就使社会冲突的解决在基层管理中得到解决。通过网络平台使事件的合理解决对矛盾凸显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带来深层次影响,也为政府部门的科学判断和冲突管理提供了成功样本。12网络空间的政治讨论已经影响着现实政治生活,网民人数的剧增和参与事件讨论的政治针对性的增强,网络在信息传递、舆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已经不可低估,网民的政治参与和高层政治互动影响着现实政治的抉择;通过深度研究会发现,在网络政治参与
6、中。更多意愿表述还是体现个体身份、个体权利和个体感受,参与的方式是单独面对网络的信息作出反应,很少经过讨论后再发表意见。仅凭单向度的理解来表达个人意愿,大多也是大概浏览之后即发表议论,缺乏一定的实证,但在其他个体眼中就成为真实的或大家认为如此;其实,当网络信息进入网民视野中时,就已经带有公众性,好像代表了卢梭认为的“众意”,即“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的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网民更多将网络信息误当作公意,或至少当作众意来理解,其实可能这条信息只有很少的个别人在阅读,而发表
7、相关言论者也未必就是“局外人”,能用相对客观的标准或一定的视野来表述个体意愿;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的参与只是个体的一厢情愿的道白,就犹如发布一个租房信息,并没有评价租房是好还是不好的意味,结果可能引来的是对租房及现在房屋价格等的联想式讨论,“每个人感触到一种新环境、新信息,都会习惯性地将它们归类到已存在于自己头脑里的许许多多关于事物的描述、评价性信念的‘分捡箱’里。”也就是说,网络参与或网络讨论的政治属性并不具有代表性,其并非众意或公意的表达,而只成为了个人情绪发泄的场所,网络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在考量着网民个体的价值
8、取向和道德良知。2.网络政治参与的个体化分析生存条件发生着巨大变化,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在不断变换着个体对外界的认知和判断,“我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有了一定的闲暇时间和经济条件,以往受到挤压的文化欲求强烈地表现出来。对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来说,高雅文化距离实际生活较远,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实感、市井常谈、闺房碎语,不避琐碎,喜爱离奇,在每一次文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