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海反应”新识.doc

“吉海反应”新识.doc

ID:52548527

大小:1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8

“吉海反应”新识.doc_第1页
“吉海反应”新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吉海反应”新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吉海反应”新识青岛大学医学院皮肤科教授秦士德2009-12-25  来源:健康报  我要评论(0)更改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吉海反应”是以Jarisch和Heyxheimer二人姓名命名的一种治疗反应,原译作贾立士(雅力士)和赫塞麦反应,现简称为“吉海反应”(J-H反应)。  Jarisch(1850—1902)是奥地利皮肤学者,Heyxheimer(1861—1944)是德国皮肤学者。吉、海二人先后发现用强效胂剂治疗梅毒时,部分病人突发高热和皮疹加重。随后问世的青霉素治梅毒和回归热也能引起同样

2、反应,人们都沿称为吉海反应。  吉海反应什么样  前驱寒战期:在应用首剂强效药物后2~4小时(最短15分钟、最长6小时)病人突发寒战、烦躁、惊恐,持续10~45分钟。  潮红高热期:体温上升到39℃甚至超高热42℃,皮肤潮红、皮疹鲜明,呼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有时出大汗、血压下降,进入休克状态,称为“治疗休克”(不是过敏性休克,与是否皮试无关)。约5%病人可因多发性脏器衰竭而死亡。  退热期:高热持续10多分钟或6~8小时内自行消退,预后良好。继续使用原药不再发热。整个反应在12小时内结束。  吉海反应怎么防  医生

3、们曾用各种退热药、冬眠药、激素或首剂减量法来防治吉海反应,但都不能证明它们比“不作为”更好。在治疗梅毒前首先注射铋剂作为准备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目前铋剂已断档。  吉海反应的高热常使医护们手忙脚乱、惊慌失措、滥施救治。此时应鉴别的有输液的热原反应、过敏性休克、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药物热、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情或合并症自身的恶化。  在用强效药物首剂治疗之前,医生应提前告知发生吉海反应的可能性,并建议住院观察。此外,医生在动用强效药物治疗一般杂症时,有可能触动了尚未确诊的某个“大症”,从而引发一场“莫名其妙”的吉海反

4、应,这是应该警惕的。  为什么会有吉海反应  通常认为,吉海反应是由于强效药物大量消灭病原体后,其崩解产物引发的全身反应。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它是由于药物、机体、病原体三个体系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着现代强效药物越来越多,能导致吉海反应的新旧广谱药物和相关病原体也越来越多,已知的有:青霉素治疗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莱姆螺旋体;氯霉素治疗伤寒杆菌;四环素治疗布氏杆菌;甲硝唑治疗滴虫;吡喹酮治疗猪囊虫;灰黄霉素治疗某些真菌等等。  吉海反应新类型  近年来临床上还观察到发作较缓而持续较久的“类吉海反应”。例

5、如,用强效的利福类药物治疗结核病时,在治疗两周后突发高热、剧咳、血痰、头颈痛等,三周后诸症状开始好转。这是结核好转过程中的暂时恶化,可算是一种慢过程的吉海反应。  可以说,吉海反应是一种杀菌药物太强,机体反应剧烈的“双刃剑样”效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