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546398
大小:52.0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8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治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案江西永丰二中杨春庚【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课标解读】1、本条“标准”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所谓发展方面的问题,也是由环境造成的阻碍发展方面的问题,而不是讨论该区域所处地理位置等对发展的影响。2、本条“标准”要求了解对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如何进行综合治理。不同的环境问题需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但在某些方面,如立法、加强法制是共通的。3、
2、一个区域所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与森林、草场、水资源等的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形成与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场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不合理的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发现产生环境和发展问题的症结,从而才能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②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③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2
3、、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危害、治理措施的学习,从中学会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完成调查研究,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②调查本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的措施。且通过活动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②关心我国在水土流失方面的基本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
4、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③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情分析】本节内容难度不大但较抽象,学生运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读图分析、自主学习等可以比较容易理解水土流失的保护和治理的措施。【教学策略】1、自制多媒体课件。采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多媒体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大课堂容量。2、要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材料分析,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小
5、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模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知识储备】1、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我国水土流失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区域了解】读图2-1-2(课本P35)(1)黄土高原的东、南、西、北方的边界在哪里?(要求在图中标出)(
6、2)黄土高原的地势具有什么特点(自什么方向向什么方向倾斜)?并说出判断理由。(3)在图中标出两个重要小地形:太原所在的汾河谷地,西安所在的渭河平原阅读P35—P36课文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辩论】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反馈练习】1、黄土高原深厚的地表覆盖物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形成原因是()A、地表长期风化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作用D、内力作用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A流水的侵蚀作用B风力强盛C土质疏松D高原地貌3、黄
7、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流水的侵蚀作用B、水土流失C、流水沉积D、气象灾害二、水土流失的危害【区域问题危害研究】【探究活动】1、黄河下游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地上河”有什么危害?2、观察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的位置,结合黄河含沙量的变化情况,两库面临的严峻问题是什么?【知识链接】蓄清排浑:是水库的一种运行方式。根据水库上游来水量和来沙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匀的特点,每年汛期水库水位保持在较低水位运行,使含沙量较多的洪水(俗称浑水)能够顺畅地排至下游;汛后水中的含沙量减小,水变清,水库开始蓄水到较高水位,以充
8、分发挥发电和航运效益。汛期排出“浑水”(实际是排沙),汛后蓄满清水,这种运行方式就叫做“蓄清排浑”。三、水土流失的治理——以为着眼点,努力控制对黄土高原的人为破坏。【知识准备】水土保持工作应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光治理,不开发,农业得不到发展,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他们就没有进行水土保持的积极性,甚至为了增加收入,毁林、毁草开荒,反而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因此,要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