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539377
大小:23.3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8
《日本平成泡沫地经验教训及启示.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日本平成泡沫的经验教训及启示2011年06月27日从昔日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优等生”,到今天已经历近20年萧条,日本经济盛衰之变的转折点是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兴起并不可避免地最终崩溃。无独有偶,东亚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完成经济赶超发达国家第一阶段之后,也先后出现了严重的资产泡沫,造成了一系列经济、社会负面后果。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历了数十年经济高速增长,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面临着重蹈日本泡沫经济覆辙的风险,总结日本泡沫经济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日本泡沫经济的兴起、破灭与后果日本泡沫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资产价格泡沫,从
2、1985年起脱离了经济基本面支持,形成泡沫。现在一般认为,1985—1986年为日本泡沫经济形成期,1987—1989年为膨胀期,1990年以来,日本股价、房地产价格相继急剧暴跌,泡沫经济破灭,日本步入长期萧条。日本泡沫经济期间,资产泡沫不仅存在于股票、房地产两大主流资产市场,同时蔓延到了文物、收藏品、珠宝、乃至高尔夫会员证等另类资产领域,某些另类资产价格涨幅比主流资产价格涨幅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东京附近几家高级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证价格超过100万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公司职员两三年的收入。但论对经济社会影响之大,仍以股票、房地产为最。在股票市场,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
3、抑或用市值占GDP比重衡量,日本1980年代股价上涨都非常惊人。1980年1月东京股市日经225指数在6560.16点,1983年1月4日为8021.40点,1985年1月4日升到11543.00点,1987年1月5日为18821.00点,1989年12月29日达38916.00点的顶峰,此后股指一路下滑,直至1993年。1980-1982年、1983-1984年、1985-1986年、1987-1989年四个时期,日经225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22.3%、43.9%、63%、106.8%。在此期间,日本股价增速远远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1985—1989年间,日本GD
4、P增长28.4%,日经平均股价则增长2.7倍;1985年底,日本股票市值仅相当于GDP的52.1%,1988年超过当年GDP,1989年则高达当年GDP的139.5%。在不动产市场,根据日本不动产研究所编制的市街(即城市)地价指数,1980年日本全国城市地价指数为70.7(2000年为100),1985年升到91.5,1987年升到99.2,1991年达到147.8的顶峰,此后一路下滑,直到现在2009年已跌到61.4(相当于1977—1978年的水平),至今跌势不止。1980—1985年,城市地价指数共上升29.4%,年均增速5.2%;在泡沫经济形成的1985—1991
5、年间年均增幅提高到8.32%。在泡沫经济高峰期,仅东京都住宅用地的市值总额对GDP之比1986年就已超过1,1988年达到1.4倍。1990年日本全国土地总值达15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倍多,不到美国国土面积4%的日本国土土地资产总值却比美国多出4倍。日本股价从1990年开始快速下跌,到1992年一度跌掉2/3;1990年以后5年间,日本全国资产损失达800万亿日元,其中土地等不可再生的有形资产减少379万亿日元,股票资产减少420万亿日元,两者合计几乎接近日本两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而整个二战给日本带来的损失相当于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且泡沫经济破灭造成了金
6、融业危机、经济长期萧条、政府债台高筑等一系列严重负面冲击,日本的未来已在很大程度上被透支,并进而带来严重而持久的社会衰败问题,曾经意气风发、力争上游的日本国民变得日益谨小慎微,缺乏勇气和信心,年轻人尤为突出,无怪乎不少学者将泡沫破灭喻为日本再次“战败”。日本泡沫经济成因日本泡沫经济得以形成并急剧破裂,人口老龄化和德国统一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逆转等“天灾”的作用固然不可忽视,但主要还是日本经济缺陷及其自身决策失误的“人祸”所致。长期根本性的因素是日本创新能力不足,经济结构调整不力,致使过剩资本无从投入实体经济部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只能涌向资产市场吹大泡沫。而就中短期而言,在
7、宏观层次上,错误的货币政策、扩张性过强的财政政策等对造就泡沫经济难辞其咎;在微观层次上,银行、企业、居民个人等微观主体投融资行为的演变又最大程度地放大了货币供给膨胀推动资产泡沫膨胀的作用,日本金融监管部门却盲目片面推行金融自由化,致使微观主体的道德风险未能受到有效遏制而极度膨胀等等,所有这一切因素相互促进,将日本经济推向了深渊。其中,在此期间日本货币政策的主要失误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孤立看待汇率政策,对汇率政策会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其它方面的影响考虑不足;其次是货币政策目标定位失误,对金融稳定目标及必须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未形成共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