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下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下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研究

ID:5253404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上传者:U-3335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下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研究_第1页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下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研究_第2页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下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研究_第3页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下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研究_第4页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下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下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下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金融抑制理论出发,分析了目前中国农村出现的金融抑制现象,并着重探讨如何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总结出针对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相应对策,希望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金融抑制,农村,改革一、背景介绍“三农”问题每年都会是中央的一号文件,可见“三农”问题的解决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要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全面、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大力进行农村金融体系改革。2008年1月,第十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发布,决定了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必须以建设新农村为中心不断推进。所以,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更加迫在眉睫。二、金融抑制理论5 1973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龙和爱德华·肖以发展中国家为样本,集中研究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他们认为金融体制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来的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由于金融体制落后和缺乏效率,束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呆滞又限制了资金的积累,制约了金融的发展,从而形成了相互“促退”的恶性循环。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的错误政策。这就是所谓的“金融抑制”。而根本上来说,金融抑制是一种人为压低利率,造成金融体系和经济效率低下的现象。三、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金融抑制现象。加之一直以来宏观政策对城市的倾斜,农业以及农村地区的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特别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金融抑制问题尤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虽冠有“发展”二字,实际上其运营资金目前大多用于粮棉油收购等流动资金贷款。它的业务单一,无法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地资金和扶助。原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开发性贷款也由于种种因素无法实施。再加之资金监管不力,导致了资金的流失。5 2、农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导致其对农业服务功能减弱。在集约化经营战略的驱动下,商业银行纷纷都大规模撤并县级以下分支机构。农业银行的网点也逐步向城市收缩。目前的情况是,农业银行除发放部分农业开发和扶贫贷款外,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大幅度下降。(二)农村合作信用社问题严重1、信用社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完善问题。农村合作信用社的产权问题在一开始就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进而导致信用社以为政府会对一切不良贷款负最终责任,加之信用社的治理结构残缺不全,最终导致信用社不良资产比例很高。2、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农信社是唯一正规的金融机构,独享农村金融资源,没有与之竞争的金融运作形式和金融机构存在,不但造成融资渠道单一,竞争力低,而且垄断性经营的存在,必然会通过降低效率的方式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村保险市场不发达。农业本身是弱势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这就决定了农业贷款较之其他商业性贷款具有更大的风险。而我国又缺少相应的信贷风险补偿办法,从而降低了农村信贷营销人员的积极性。所以需要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农业生产的保障机制。但目前除个别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设有中国人民保险等保险分支机构外,保险机构基本未涉足农村市场,农业保险业务发展几乎停滞。(四)非正规金融机构方面。民间借贷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一些体制内的金融机构的缺陷,导致了一5 些体制外的非正规的金融机构的出现。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民间金融机构没有僵化的规章制度。正常的民间借贷能够弥补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不足,但是非正规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远高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限,这必然增加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融资成本。四、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对策(一)强化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发挥其对农村经济的基础支持作用。应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继续履行好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将业务拓宽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性贷款、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上等。把农业发展银行办成经营目标明确、治理结构科学、资产状况良好、业务管理规范、内控机制健全、管理手段先进,具有较强政策执行能力的政策性银行。(二)农业银行进行改造。传统的农业银行的“支农性”金融机构定位已被当代市场化潮流所淹没。所以对于农业银行的改造也迫在眉睫。农业银行应将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农户扶持贷款等政策性业务重新划归农业发展银行,真正成为纯粹市场化经营的金融主体。5 (三)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发展农信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标应是把农信社办成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约束机制强、财务上可持续发展、坚持商业性原则、主要为“三农”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而国家必须对农信社进行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保值补贴利息的补偿、农信社不良贷款的核销处理以及将部分财政资金用于农业贷款的贴息。(四)健全农业保险机制,发挥其对农村的补偿作用。由于农业保险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可以建立以政策性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体系。同时也要发展商业保险和农民互助保险。对于商业性保险和农民互助保险,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完善农村保险业。(五)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供制度支持。非正规组织所借贷给农户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简单的关闭或取缔非正规金融机构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而且会使民间资金转向低生产力的自我融资形式。所以应该打破金融业的准入限制,将一部分农村金融服务作为开放或降低行业进入壁垒的优先领域,因势利导的在农村建立起地方性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民营商业银行,使其成为支持地方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参考文献:[1]白晓燕,李锋.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从金融抑制理论的视角考察.(J)生产力研究.2004.(5)[2]何登溢.我国金融抑制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J)华东经济管理.2006.(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