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洞穴生物研究概述.pdf

中国洞穴生物研究概述.pdf

ID:52532650

大小:259.4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8

中国洞穴生物研究概述.pdf_第1页
中国洞穴生物研究概述.pdf_第2页
中国洞穴生物研究概述.pdf_第3页
中国洞穴生物研究概述.pdf_第4页
中国洞穴生物研究概述.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洞穴生物研究概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7卷第2期中国岩溶Vol.17No.21998年6月CARSOLOGICASINICAJun.1998a中国洞穴生物研究概述冉景丞陈会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荔波558400)摘要本文评述了中国洞穴生物的研究历史、现状,概括了研究内容,总结了近20年来中国在洞穴生物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在充分分析洞穴生物研究动态并列举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展望了中国洞穴生物研究的前景。关键词中国岩溶洞穴生物进化0前言2中国的喀斯特面积达344万km,约占国土面积的1/3。在喀斯特地区,普遍存在有喀斯

2、特洞穴与地下河,它们是地球自然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洞穴环境的特点是没有阳光,湿度较高,温度较恒定,是一个与地表完全不同的地下环境。洞穴生物,即生活于洞穴或地下河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群类,包括洞穴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洞穴生物群落的存在,是岩溶生物圈的最重要特征。洞穴生物的研究,是洞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洞穴生物的不同特化程度,可以推测洞穴生物的退化演变过程和其对特殊环境的适应性,探索洞穴物种的进化过程模式及亲缘关系,这种演变过程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以应用到洞外生物物

3、种起源的探索中。洞穴生物残留种的存在,对于研究古环境、古生物及论证洞穴某些年代问题都有重要意义,对一些洞穴水体生物的研究还可以用于监测地下水污染问题及一些水文变化情况。有关洞穴生物,早在350年前中国地学始祖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就有过记载,国外也于1689年开始正式记载洞穴动物。作为洞穴生物研究方面正式出版的研究论文或专著,1849年丹麦人塞特博士曾根据不同的生活条件,对洞穴生物进行了初步分类;1854年,法国人Schiner正式提出将洞穴动物分为真洞穴动物(Troglobites)、半洞穴动

4、物(Troglophiles)和洞[14]栖动物(Trogloxenes)三大类;1870年以后,国际上洞穴生物的研究工作开始有了较大的发[5]展.1872年,美国人珂佩发表了有关洞穴中一些较小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论文;1886年,帕卡顿发表了关于北美洞穴生物研究的专著;1927年,法国学者贾内尔完成了《法国洞穴动物[8]志》。特别是在20世纪的近百年间,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洞穴生物学家,并发表了大量的a第一作者简介:冉景丞,男,1968年生,工程师,1989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通讯地址

5、:贵州荔波县玉屏镇。收稿日期:1997-12-10;改回日期1998-02-18。152中国岩溶1998年[13]有关洞穴生物研究的专著和论文。1970年国际洞穴协会创办了《国际洞穴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Speleology),1975年日本洞穴协会又创办了《日本洞穴杂志》(JournaloftheSpeleologicalsocietyofJapan),这些刊物不仅刊登大量的洞穴发育、洞穴环境、洞穴气候等研究文章,更用很大的篇幅刊载各国洞穴生物研究论文,发表洞穴生

6、物新种。研究内容几乎包容了洞穴生物的所有类群。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现了数千种失去眼睛和体色或眼睛和体色高[1,15]度退化的洞穴生物。相比之下,我国的洞穴生物研究则相当年轻,由于各种原因,本世纪70年代以前,除洞穴考古等方面有较少研究外,几乎没有对现生洞穴生物开展研究。直到1976年在现生洞穴研究方面才开始有所发展,近20年间,在洞穴藻类、苔藓、鱼类、蜘蛛、倍足类、等足类、端足类等许多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不少成果。1中国洞穴生物研究现状1.1洞穴动物70年代初我国动物专家开始对洞穴鱼类进行初步调查;

7、1976年4月23日,在云南省的景[38]绥县杨家坝洞内发现了中国第一尾盲鱼。这一发现在地学、生物学等学科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时也激起了我国生物工作者和地学工作者对洞穴动物研究的极大兴趣,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洞穴动物研究热潮。在此间也造就了一批洞穴生物研究专家,获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如朱松泉、褚新洛、陈银瑞、杨君兴、蓝家湖、李维贤等在洞穴鱼类方面的研究,张崇洲等在穴居马陆方面的研究,陈樟福、宋大祥等在洞穴蜘蛛方面的研究,等等。在有些地方,还自发组织起了洞穴生物考察队,如广西水产研究所组织的广西洞穴鱼

8、类考[72]察队,在广西部分地区的洞穴或地下河中采集到了大量的洞穴鱼类标本,其中有10多种属于真洞穴鱼类新种,眼睛已消失或严重退化,体色缺乏,活动较缓慢,身体呈透明或半透明[23,26,40,45,52,70,74][23,40]状,并且定名了两个鱼类新属。这一期间,我国还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组织了中美、中英、中法、中意、中日、中斯(斯洛文尼亚)等国际联合洞穴考察队,其中都有洞穴生物考察内容。中法联合考察队在贵州省罗甸县一洞穴中发现了一鱼类新种Gibbibarbus-[6]mic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